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从小到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干了一些傻事,吃过一些苦头,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六岁那年,觉得电灯泡很神奇,一根拉绳一拉一扯,灯泡就可以一亮一暗。只要大人没在家,一个人就会反反复复地拉扯电灯开关拉绳,对着忽明忽暗的电灯发呆。
有一天,开关拉绳终于经不住我的折腾,只听到“叭”地一声,拉绳从顶部断了,只剩下依然亮着的灯。
忽然想起爸爸换灯泡时的样子,好奇心上来了:究竟是什么可以让灯亮起来呢?
于是,端来凳子爬上吃饭桌,伸手刚好摸到灯泡。亮着的灯泡有些发热,向右一扭,下来了。
再垫着脚尖打量着灯座里面,发现有两根突出来的像螺帽一样的柱子,伸出右手指摸了上去。这时,只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向我击来,“呯”的一声将我摔到桌子下面的地上,瞬间失去了知觉。
醒来后,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右手的整个掌心全是紫色的。
后来听父母说,幸好当时因为身高的原因爬上了木头的桌子,起到了绝缘的作用,电流才将我打开,不然的话,后果完全是不堪设想。
从此,在我未成年时期,父母只要是发现我一旦对什么东西感兴趣,都会首先从安全角度去评估,然后再给我讲清楚道理。尽管如此,还是经历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长大以后,我的爱好也随着好奇心越发广泛起来,而这些爱好在当时那个年代,与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比如写诗,写小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手工,织毛衣,按照自己的想法裁剪衣服穿在身上,被称作奇装异服;为了收集树叶做书笺,一个人钻进原始森林差点迷了路;弹吉他、电子琴,有时竟忘记了时间,遭邻居敲门叫停;花三个月时间自己动手为女儿做了超大的毛绒玩具,竟然想去打榜吉尼斯。
于是,身边的人都管我叫文艺青年。其中不乏赞美与认同,觉得这个女孩子心灵手巧。也有人觉得我总爱奇思异想,常干些超出常规的事情。要知道,在还未改革开放的时代,一个不循规蹈举的女孩子,就是别人眼中的另类。
而对于自己的好奇心,我却挺满意的。
是啊,在那些生活贫瘠,精神空虚的岁月里,保有一颗傻傻的好奇心,才让自己活得没那么平铺直叙。即使生活有多么的枯橾无聊,即使是在肚子有些瘪的时候,也不忘记抬头仰望天空,对苍穹有些向往。即使是被油盐酱醋搅得味觉失灵,也要嗅嗅花香,让心灵有些波澜。时常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之心,保持对看起来可有可无的的东西的热爱,去发现生活中卑微如尘土般的美,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有趣。
如今,我已从文艺青年变成了文艺奶奶,却依然坚守着那颗对世界的好奇之心,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好奇有什么不好呢?我喜欢自己的好奇心,也绝不因年龄增大而削弱对世界的向往,正是因为好奇,才让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一路披荆斩棘,勇敢而坚定,从而也收获了爱与家,成长与事业。
在这美好的世界,我带着好奇而来,也不曾辜负过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