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一起拼车,偶然提到一位彼此都认识得人,我曾经的大学老师,她闺蜜的姐姐,摆老师。
同事说,你知道吗?她考上同济大学的博士了。
听到这个消息,只有欣喜,没有惊讶。
2016年,本科毕业三年后,遇见摆老师,是在一次讲座上。
讲座中途我去上卫生间,洗手的时候,一回头竟然看见了摆老师,还和大学时一样有气质。
我们都认出彼此,在卫生间门口聊了一会儿。
那时候,摆老师已经在着手备考同济大学的博士。她笑笑说,这些年忙着学业,忙着工作,前年生了孩子。现在准备放下工作,再去提升自己。
我那时正经历着硕士延毕。整个人状态不是很好。
摆老师安慰我,加油,给自己一点时间,挽回可以挽回的。
我们互相鼓励,匆忙中,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从同事口中,得知摆老师从一个小镇一路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她家里姐妹四人,每个人都很优秀。简直是现代版《小妇人》里四姐妹的翻版。
家境一般,四姐妹上学异常努力,先后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都有了不错的工作。
印象里摆老师很早就靠自己买了房子。衣着朴素,背包里一直装着英文原版书。
那时候,外语学院在课余开了选修课和四级辅导课,专门针对学校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摆老师除了带外语专业课,还带选修课,四级辅导课。
记得当时大学舍友的男朋友选修课摆老师的课,曾夸摆老师不仅漂亮,还把课讲得特别好。这是来自其他学院学生的评价,很中肯。
如今好几年过去了,摆老师如愿进入同济大学读博士。
个中求学艰辛滋味,只有摆老师最清楚。
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带上行囊去了同济大学,备考博士,直到考上。
也许,她在伏案学习的时候,也很想陪陪女儿的; 也很想一家人快快乐乐地逛公园逛超市。
因为考博的计划,这些美好的愿望只能一拖再拖。
类似的故事,可能在你我身边还有很多。
他们可能只是普通人,有些普通的经历和一般的家境。
突然有一天,心里有了种子,一天天努力,一天天萌发出绿芽。
他们和许多人一样,白天奔波在不同的地方。舍不得点20一份的外卖,每个月那一天打开手机短信,查看银行卡余额。
离首付的距离还差一些了。
离自己喜欢的包包还差一些了。
离自己想去的城市的旅游经费还差一些了。
放下手机,继续埋头工作。
下班后,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戴着耳机,听写英语,或者打开电子辞典,开始逐一背单词。
我们单位门口的保安大叔都在学英语。
维持好楼道纪律之余,大叔在路过教室的时候,出神地听一会儿课,学一两个英文单词。每每下班,和大叔说再见,他总能用英语和我们说几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学生时代,佩服那个背朗文字典的男孩子。后来他成了一名优秀的雅思老师。
工作之后,佩服那个客服人员,所在的岗位次次考核第一。没有捷径,有的只是上班起拿起电话开始一天的工作。所有的细节写在厚厚的记事本上,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她成了客服经理,总监。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很努力的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