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目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的愿望转化成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时,重要的事也就变得异常活跃起来。
而当我们没有目标时,我们就会被很多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淹没。
那么什么是目标呢?
目标原指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后来引申为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你想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那我们怎么衡量一个目标的好坏?
这里关于目标有两个标准:可衡量的与可行的
什么是可衡量的?
衡量性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也就是说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比如领导有一天问“这个项目执行程度困不困难?”团队成员的回答是“不困难”。但是团队的完成情况不尽人意。这就是领导和下属对团队目标所产生的一种分歧。
原因就在于没有给他一个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困难是一个比较主观模糊的词,领导和下属之间对于困难的理解程度不一定相同。
那么我们如何制定一个可衡量的目标?
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质化,不能量化的感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
比方说,“为所有的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管理培训”这里的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了这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
我们可以这样改进,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对所有老员工关于某个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学员的评分在85分以上,低于85分就认为效果不理想,高于85分就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样目标变得可以量化。
什么是可行的?
可行的是指基于你当下的情况能够达到,而不是没有根据的异想天开。
比方说,我们人的精力、注意力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会对生活做选择,而抱有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美的想法就是不可行的。这就和你想要所有的人都喜欢你一样不现实。
那怎样制定可行的目标?
这就需要你对自己的做事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对自己还不太了解,你就需要先记录,比如,你完成一个事情需要的时间,你一天当中的注意力主要花费在哪些方面?
其次你也可以咨询你需要做的这件事的前辈。毕竟他们走过你走过的路,可以给你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