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种深深的饥饿感,这种感觉从哪一天开始,我不太清楚,大概从能够阅读能够浏览能够勉强看下去一篇成章的文字的那一刻,我就成了一个饥饿的孩子。
我常常怀着对文字的崇拜,对人的思想的思索,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对社会对周围的一切的热爱,从别人的笔端寻觅我的面包,我的饮料,我的营养。
于是,便有着更迫切、更强烈的饥饿感,使得我在操起一块面包、一粒糖果、一杯清泉、一滴甘露时,顾不上喘气、顾不得休息。
扑在面包上的一瞬,我便明白自己绝对是要一气啃光吃净,唇边沾上水杯时,我就晓得我是注定了一口喝它个净光。
我的大脑、我的精神是那样的空虚和苍白,尽管我竭力满足它的欲望,可还是那样的显现出明显的营养不足。
我步入别人的内心,我走进文字的世界,吮吸着渴望中的能够滋润我能够哺育我的生命之乳。
我毕竟在为我的饥饿而辛苦着、而努力追寻着。
王梓夫的《异母兄弟》就是在这种需要下进入我的胃口的,那质朴精髓的语言,那刻骨铭心的痛苦与磨难,那仿若亲历过的灵与肉的煎熬与爆发,那不安份的思想的萌动与苦楚,那灵魂的荡涤与洗礼,还有那人格的变形和扭曲,以及文中“我”的善良与自尊、懦弱与坚强、对命运的无力把握和对美好的无限向往,都是那样强烈地震憾着我的心。
我有一种被融入的感觉,仿佛与作者思路历程相同,看着作者在不经意间流露的真实而深刻的思想,倾听着那个叫“齐东平”的人的呻吟与呐喊,我感受着自尊的魅力与份量,于是,我读懂了一个自负的文学爱好者的内心。
其中,那段“齐东平”幻想得到老婆的理解和支持而作出的努力,让人忍俊不禁又倍感真实可信,就好像我的母亲我的大妈她们,经常误解你的语意不说,她们不晓得有些事只能在自然公开后让人识之,而不能预先大肆渲染,一个没有成功没有成名没有成事但心存大志的人,往往是一个敏感而又自尊的人,甚至是一个虚荣而又懦弱的人,他怎能受得了世俗的目光和言论?他又怎么能在讥讽嘲弄中生活?
也许,逃避是唯一最美的方式,当然,这种心理上的逃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固了你实现目标的决心和勇气,你已经无路可退,你已经自己加剧了自己的负荷,那么,既就是孤注一掷,你也必须咬牙挺进!
是的,“齐东平”成功了!那样一个辛苦的跋涉者,怎能不成功呢?虽然因为懦弱因为虚荣因为自负,他失去了美丽的爱情,但他的作品他的思想他的文学功底、他的善良他的爱心他的做人准则,都是毋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