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中难解的谜

        《呼兰河传》是萧红多年漂泊之后,在人生末期回顾童年,写下的充满童心、诗趣和灵动的回忆体长篇小说。她用绘画式的语言,为灰暗时代勾勒出大红大绿、童趣盎然的生命力,以简洁无华的笔法,记录下悲凉人生转瞬即逝的暖意与恬淡,照应出那个时代中国人多舛的命运和知识分子无奈的选择。

        《呼兰河传》收录了萧红的两部中篇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呼兰河传》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作品中的风俗画面不仅具有地方色彩,还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鲁迅先生在给萧红创作的小说作序时,说她的小说有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所谓“越轨的笔致”,除了指萧红在小说内容方面的突破,也指其在文体方面的创新。

        《呼兰河传》说是自传,又不完全是自传;说是小说,书中的人物故事又是零零碎碎、片段式的,并没有一条主线贯串前后。

        从语言上看,它同样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而像散文或者散文诗。更有趣的是,萧红还在其中一些章节中加入了大量的小括号。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写作手法,一直以来就像谜一样。

        萧红似乎在一边讲述,一边借此就故事和人物发表议论。这样的写作方式是极少见的,以致有些版本的《呼兰河传》解不开这个迷,干脆把这些括号直接删除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