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投行、基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以一颗大树来比喻,银行好比树干,是整个经济运行的基础;投行和基金就是树枝和树叶,形成了庞大的投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在这个体系中,银行是核心,为整个社会提供资金融通渠道;投行来源于银行,它是把银行的“替人融资”这个业务进行了专业细化;随着投行的发展,“替人投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投行内部演化出了基金业务。
因此,从时间的角度来理解,投行和基金都是由银行演化而来;从功能的角度看,银行负责整个社会的资金融通,投行和基金负责融资和投资。
但是随着资金链和监管的变化,投行和基金的业务也在不断演化,三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严格的界限。目前在美国和中国都形成了实际上的“混业经营”,比如美国的摩根大通旗下就有银行、投行、基金部门,也就是全能型的金融控股公司;而在中国,中信集团就拿到了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的全牌照。
银行到投行、基金业务转变的动力是什么?
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投行的业务从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逐渐向零售经纪、资产管理的方向演化。
这一现象的根本动力是资金面的变化。二战后的长期和平时代,以及六十年代的计算机和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两次信息技术革命,人类社会从资金匮乏年代步入了资金富足的年代,在这样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主要任务也从“替人融资”转向“替人投资”,而基金就是这个“资产管理”时代的产物。
基金多元化
目前市场上的基金种类繁多:私募、公募、对冲、共同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等。
按照购买资产的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两种:
- 买卖金融证券,叫“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募集资金的叫做“公募”,在美国叫做“共同基金”。这类基金的投资时间相对较短,门槛也比较低。
- 买卖企业,叫“股权投资基金”:针对少数人募集资金的叫做“私募”,在美国叫做“对冲基金”。这类基金大都为长期投资,门槛较高
公募基金按照投资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债基、股基、货基;按照投资风格可以分为,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包括目前火热的风投、创投、天使投资。
总结
这些复杂的名词并不是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的业务从证券投资到股权投资、从公募到私募、从低风险到高风险,这三点是目前基金的发展趋势,也意味着私人部门的财富在快速积累,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