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不等于可用性
在用户体验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产品的用户体验好基本等于可用性好。但这是当时大环境决定的,一方面大家对用户体验缺少概念,另一方面,可用性是当时软件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用户体验的发展,我们会慢慢发现,其实决定一个产品是否有好的体验,不仅仅是取决与操作体验,甚至当一个产品操作体验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还会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举个例子,大家都说iPhone的体验好,容易上手,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苹果刚上手时的账号注册是一件超级麻烦的事情(基本上父母一辈很难独立完成),他们APP store经常任性,苹果开始抄袭安卓系统的体验(比如第三方键盘、通知、插件等)。但大家还是坚定的认为苹果的体验比安卓好……
很多时候操作体验只是过程体验,但决定事物体验时,过程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且许多时候不是关键因素。
用户体验更多是预期价值实现的感知
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发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产品的体验评价也会出现天差地别,但是同一类人对体验的评价缺往往趋同。所以用户体验的评价是需要与群体相关联的。
用户群对产品定位不同,需求就不同,对用户体验判断的依据就会有差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简约的苹果鼠标在视觉系群体中会得到非常好的评价,因为他满足的外形的需求,但如果在狂热的游戏用户群体中,这种远离人体工学的感性设计是一个糟糕透顶的鼠标,反而罗技这类鼠标受到大爱。但两款鼠标本身并没有对错,在目标群体中,他们都是用户体验好的代表。
因此,衡量产品用户体验的好坏,就要看它是否能让目标用户在对应环境中满足或更好实现其预期的价值(不论从定位、体验还是其他)。
注:这里仅仅从用户体验角度考虑,并未考虑用户产生的认知是否与产品方希望达到的认知是否一致。
好的用户体验需要考虑环境对应
上述的定义中提及需要在对应环境中实现价值,是因为产品
环境能否让设计表现出想传递的效果(建筑特别明显,如果未能考虑周边,好的设计可能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