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星期五,晴
上午,到仙桃实验小学参加教研活动,主题是“新老教师同上一堂课”。上课的两位老师都来自承办学校。上课的内容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学期《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令人惊讶地是,充当“新教师”角色的马静老师,才上班一年,而且上一年居然是教思品的,前两周才应市教研员的要求改教一节语文课。这节语文课也让我们听课老师充满惊奇,因为她的套路处处与我们平常上课不同。
她把“24”直接读成了“二十四”。记得好几年前贾志敏老师还是于永正老师强调过,这里应该读成序数词“第二十四课”。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有了新的要求,但总觉得不妥。
她上的是该课的第一课时,以学字词为主。她采用的思路是“随文识字”,也与我们常用的集中识字不同。
她教了很多识字、记字的方法,比如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这些还好。
后来,她尝试“字理识字”,就出现明显的问题了。比如学生汇报说可以把“必”记成一箭穿心之类,形象是形象,但没有道理。
把“简”画成最初的象形字,门里居然是一轮弯月,而且说“古人把字写在竹子上很简单”,这听着就不对劲了。后来评课时也指出了此点的确是知识错误。
知识教学之外,她对学生指责也好像稍微多余鼓励和引导。整堂课都围着字词打转,我们听着都觉枯燥,不知二年级的小朋友心情怎样?
“老教师”上场时,气氛活跃多了,感觉如沐春风,节奏行云流水,语文味儿十足。
教研员向爱平老师最后做了讲话,原来他要的就是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因为整个市的现状就是“青黄不接”,所以实施了“青蓝工程”,让老教师带新教师一把,沿着新手、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顺序一路狂奔。。马静老师能教成这样,已经是实小整个语文教师团队全力辅导的结果,事实上进步已经可以称得上神速了。
只是这样揠苗助长真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