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
初读于此,只觉山水宜人,清新脱俗,萌生对茶峒这座小山城闲惬的向往。
阅尽一书,细细咀嚼,或有另一番滋味。
......
曲折蜿蜒的山路溪流,幽静清澈的深潭瑙河,恰如青年婉转歌声中满溢的热忱爱恋,青涩、稚嫩又透明,却仅仅在自己的心窝里回旋着,偶尔施舍一点雨露,浇灌含苞的另一座心房。都在期待着,盼望着,渴求着,怀揣着零星而又炙热的火光。
那样纯粹的爱意萌发的火种,世人却要他们在一块潮湿的朽木上点燃。
不,这还不够。
他们施以阻扰的暴雨,伐尽四周的良木,故作姿态地,让他们相信这并不可能的奇迹。
是吗,只有一起燃烧我们才能发光吗?
若我只身远去,你会原谅我吗?
......
傩送一腔热情,迫不及待地向翠翠表达他蓬勃的爱意,可翠翠含蓄又细腻,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时撒播下的爱情种子,便在一种无边的煎熬与矛盾中艰难地生长。
从客观上看,两家财富差距不止一星半点。老船夫独自抚养翠翠长大,生活艰苦而困顿,从开头对翠翠“自然之气”对描写可见一斑。而船总顺顺财力雄厚,由赛舟之场面盛大也可见得。这样差距,两人追求爱情的路上便少不了流言的现实障碍。
再者,团总以红磨坊为陪嫁要将女儿许配给傩送也增大了其间隔阂。即使傩送心意坚定,继承破船也要娶翠翠,两方长辈皆因风俗传统的“门当户对”并不大看好这段感情,体现在当时那城,两人的感情是不被世俗认可的。
又有谁知造化弄人,天保与弟弟互道心曲后,远航途中不幸遇难,又令傩送误会渡船老人,深深内疚与无法言说的痛苦笼罩着二人,傩送对大哥的歉疚像是一颗烂在泥土里的苹果,腐化成怯,生根为惧。最终桃源远走,独留翠翠一人痴痴地等待着。
沈从文先生说:“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
诚然,如偶然同样爱上翠翠的两人,凑巧是兄弟。互表心迹后,偶然的一次海航,哥哥遇难身亡。这样的安排,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两兄弟相争,又是在主观情感强烈的爱情方面,总是有先退让的一方,即便互不相让,翠翠的心也会有所偏属。文章又极力为读者唤醒性格灵魂而体现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美好品格,若浓墨着力描绘纷乱的夺爱便本末倒置了。做这样的了结,或是给天保生命另一种轻松的延续。
而傩送不但不会为此与翠翠双宿双飞,反而会背负更沉重的压力也好,责任、愧疚也好,注定是独身结局罢了。造成他远走他乡,翠翠孤独等待,两人的甜美爱情无法实现的悲剧。
末了,我似乎想通了。他知道翠翠痴痴地等着他,用情愈深,愈是怕背负着愧疚相见,他或许会通过他人的话解开当年的误会,可我认为他既无勇气表白心迹,便少勇气面对那样深重的思恋。他当是不会回来了。留下美好的恋想也好,也不必为谁陡然地失望。
并非完美无憾的结局才是快乐的,也并非撕心裂肺的悲剧就是永远的痛苦。
(自说自话了,逻辑漏洞太多了)
傩送深爱翠翠,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为什么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究其根本,可能谁也无法下一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