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考
又过了一个元旦,又到了新的节点。虽然从心理学上讲,时间本身只不过是人的一种“错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人确实需要这种“错觉”来对以往的自己做一个反思和回顾。即使“反思”和“回顾”在快节奏的今天甚至都成了某种奢侈品,我们也不要忘记:确实有很多人把时间定格在了2016。虽然这些人在生前的出身、智慧、地位、经历可能相当不同,但在死亡面前却无比平等。
原文解读
“置之死地而后生”、“向死而生”都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能察觉到死亡的无可避免时,我们可能会对现有的生活做出些许调整。就如同盲人歌手萧煌奇在《你是我的眼》中所唱到的,“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我爱的都不一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借这样的一个时机,罗列一些往生者的临终感悟,或许其中的某句话就能突然点醒我们惯性生活的盲目,带我们看到一点新的晨光。
下面所引述的段落都来自2012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不说,就真来不及了》,作者是美籍华裔作家——袁苡程。而作家的素材则来自她之前的一次突发奇想: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纽约时报》上登一个小广告,征集匿名的临终遗言。在这则小广告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征求匿名临终遗言:如果你在临终前仍有话不能说,请放心地把你的秘密和心愿匿名托付给我,以便轻装上路。不要带着它们去天堂,因为它们只属于尘世。来信请寄:灵魂保险箱收,纽约xxxxxx邮政信箱,邮编xxxxx.”
接踵而来的结果却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来信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天都有,有时一封,有时几封,最多时一天达到七八封。它们来自大学教授、出租车司机、大公司总裁、艾滋病人、普通家庭妇女,甚至还有隐居在曼哈顿多年的好莱坞影星。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几乎都是一个浓缩的、带有遗憾的人生,其中不乏撼动心灵的故事...”
1. 百老汇编剧的临终告白节选
“人生,就是一场多数人始终都没看明白就谢了幕的连续剧。当然,对一部分人来说,它是一场不想看明白,或者不敢看明白的悲剧。我写了一辈子剧本,此刻只想说:戏剧浓缩人生,里面除了爱恨情仇,生老病死,其他都是闲来无事的扯淡。爱恨情仇是所有人做一切事的背后动力,无论是事业还是战争,都是在表达这些根本需要的手段,人自己意识不到而已。亚当·斯密这样说过: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利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2. 越南老兵的最后狂言
“我只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告诉所有对军人和战争抱有理想的年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理想牵着你走,你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无论它是什么,哪怕是当个水管工,也千万不要以战争作为男人的理想。生命消失时,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现代人的洗脑形式名目繁多,但是切记,你的生命至少和政客们的一样值钱,政客们宣扬的那些爱国理念,是他们自己永远也不会去实践的;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能否用战争做筹码去争取总统或参议员的竞选或连任,决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更不是为了你的利益。因为他们只是人,是并不比你我更高尚的什么东西。无数士兵的牺牲只会给这些人增添荣誉和资历,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3. 隐居曼哈顿的好莱坞女星的独白
“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我最想说的是,我对自己荒废的一生很不满意,它不值一提,但无论如何,它就要过去了。我这一生做了两个无法挽回的错误选择,它们变成了折磨我后半生每一天的致命遗憾,这也是在我最当红的时候选择了息影和隐居的原因。我犯的第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是,为名利所蛊惑。爱的丧失重于一切;与其相比,一切辉煌、名声和财富都只是尘土...我的前半生犯的第二个致命错误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它彻底摧毁了我对自己的期许和对自我形象的认同,我无法原谅自己的轻率和虚妄--它们本不是我本性的一部分...别人能做的事,我去做就是受罪,就是致命的陷阱。”
4. 台湾著名钢琴家
“当清楚地知道和所有这些人的见面是人生的最后一次时,那种感觉是难以形容的;好像一切都是在梦里发生的,生活和活着本身就是一个不可确定的事实,为什么人来了又会消失?我感到看见的一切面孔似乎那样地不真实。再仔细想想,一生里真正真实的东西除了音乐和爱人之外,还有什么呢?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点也不假。”
5. 最爱我的不是人类
“我一直没能明白为什么一只狗给我带来的满足超过了我的所有家人;她那样好相处,需要的那么少,给予我的却那么多,多到我当之有愧。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那些不多的财产留给这个唯一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如此巨大影响的生命呢?虽然她只是一只狗,但她从来没有不喜欢过我,恨我或背叛我。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我与‘桃子’在一起时整个身心感到放松和自在,而与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时却不行,我们双方都感到紧张、尴尬和无奈。看着‘桃子’,我经常想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为什么我和一只捡来的流浪狗可以相依一生,亲密无间,与自己亲生的儿子竟然隔膜了一生?我相信我不是唯一有这种经验和感概的人...这一次呢,我知道我走了就不会回来了。我不敢想象没有我的日子,‘桃子’会怎样度过。人活一世,一生里能有这样一个生命对我如此牵挂,如此衷心不变,即使不是人,我也再无所求,心满意足了。谢谢你,‘桃子’,你改变了我的后半生,你自己可能不知道,我却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是‘桃子’,不是别人,给了我此生最多、最真实的幸福,虽然她只是一只捡来的小狗...曾经,我是那样同意尼采的看法:‘没有一种人际关系能够隐藏寂寞。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如此的薄弱,脆弱。你在内心深处很清楚:即使你身在人群之中,你也是跟一群陌生人在一起。对你自己来说你也是个陌生人。’等我不久见到这位先辈时,我会告诉他,自从我的生活里有了‘桃子’,我不再孤独,我不再对自己失望,因为我与‘桃子’的关系证明我不是一个不可救药、让人讨厌的人。这就足够了。我此生最大的幸福在于,我的确是被爱过的,只不过最爱我的不是人类。”
6. 皮肤专科医生的遗憾
“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我临走前最想做、或最想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这样问过自己几次了。我觉得我并没有好好活过,或者说没有真正地活过。几十年来,我偏狭地认定,我有太太和孩子,每天工作,周末休息,就是该有的生活。但是现在我知道,那种生活不过如此而已,井底之蛙的见识加上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的狭隘人生视野。我第一次感到似乎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我一定会不计一切代价到处走走,不再把挣钱养家视为生命的唯一,责任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一生只活一次,应该知道或去看看自己生活之外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看看自己除了多年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不知道其他人的生活和想法是可悲的,我的中产阶级生活看似正常又令人羡慕,但是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是偏见导致了我曾有过的生活的局限和狭隘,尽管我生活在一个世界闻名的城市。”
7. 世界500强CEO的离奇心愿
“我作为一个世界500 强公司的总裁,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个成功的典范。但是除了工作,我的乐趣并不多;财富于我后来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的事实,正如我肥胖的身体——都是由多余的东西组成。此刻,我开始频繁地在病床上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我也在深夜里多次反问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价后,已经失去了价值,那么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即我一生的金钱和名誉都没能给我的是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理想。无休止地追求财富的欲望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有人说爱和情感是虚幻的,财富才是真实的。可此刻我无比清楚地知道,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却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无邪的感动和与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动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8. 女教授出人意料的最后渴望
“诊断结果出来的那天夜里,直到我强迫自己回答为什么会有那种反常的解脱感时,我才平生第一次发现,我其实一生都活得很累,想要解脱的愿望一直都潜伏在状似正常、甚至是幸福的人生背后。不错,身为一个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我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是体面的,令人羡慕的;而我的丈夫是哥大的著名经济学教授,我们还有两个谁也不能说是不优秀的孩子...可是,抛开这一切不谈,如果不是因为我此番得了绝症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我是绝对不敢面对我从来都不敢正视的一个事实的——我从来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我从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为了让我母亲满意(可是她到现在对我也没有满意过),至于我到底是谁,什么是属于我个人的需要,我真正喜欢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也很少去想过。我把一切都给了我的家人和家庭,为维护这个家庭的形象我做了一切努力,并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就是我的职责。我从小就学习优秀,属于听话懂事,话不多,做事认真,但一点没有幽默感的那种人。我母亲是个沉默、令人生畏的女人,记忆中她从来没有表扬过我,但是一说话就让我胆战心惊...现在,临终这件事终于发生在了我身上,比我86岁的母亲还要早!我如果再不挣脱她对我的一切无形的精神桎梏就太晚了。可是,不按照她的要求去生活,我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样优秀的人,那我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强迫自己直面从来不敢去想的可能:你这一生到底最想做什么,不论能不能做,也不论你有没有做过?...我忽然知道了我的生活里缺少了什么,也就是我最想做但不能做也从来没有尝试去做的事...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必定会尝试反抗我母亲那让我颤抖了一辈子的锐利目光,那总是对我不满意的目光,和对那些听了无数遍的恐怖故事说“不”,不论代价和结果是什么。我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知道我为什么愤怒,知道我也可以生气和高兴,并不因为我母亲的情绪需要而压抑自己,永远做无条件的妥协。”
9. 修女的心灵地图
“在祷告时,我甚至会问自己,上帝到底是谁?是人们根据需要臆想出来的吗?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恋人是我们期望中的人,即使不完美,也不能太丑恶。但是人都有着丑恶的一面,只因为是人。所以把父母和恋人做不到的地方用想象做延伸,就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形象,他就是上帝。上帝只能是神,因为他没有缺点;他不可能是一个人,是的话就必定不会完美...直到此刻,在我生命的终点,我才明白,我们在世界上最想要的东西其实就是那一点实实在在的爱,无论它来自家庭还是任何人,有了它,就有了活着的理由,就有了一切;没有它,人就会变态,就会疯狂,就会通过想象去寻找一个爱的替身。上帝的存在只说明一件事:这个世界很缺爱。我的一生看似充满了遗憾,但却是真实地寻找爱的一生。这,就足够了。”
◆
人生到达终点,其实早已无所谓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希望其中的某一段能打开我们麻木的新房,让我们真正能“向死而生”,褪去、哪怕是短时间地褪去生活的面具,找找自己心底真正在乎的那些东西,想想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是。这样即使不能保证我们死而无憾,也至少会让我们记得自己曾经有过一次在离死亡尚远时反思人生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思考网站http://vthink.org,或关注公众号(可搜索公众号“vthinkorg”或者“微思考”),每周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启新的思维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