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坐在茶室里,恰巧茶室的主人跟你炫耀原木茶桌的来源,吹嘘着它的年限,而你通过对树木年轮的比较,知道温度越高年轮宽度越大,从而判断它产自哪里时,会不会觉的挺装逼的?
如果你恰好喜欢塑身或者减肥,正在遭遇选择性困难。那么这本书会解释“燃烧”如何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它说“燃烧”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从消化过的食物中吸收的糖类以及脂肪酸会发生某种化学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它们会与氧结合释放能量,这个反应跟在壁炉中燃烧一根木头很类似。就是如何让木头燃烧更快更彻底而获得能量。
是不是觉的中西医之争有时候如同鸡同鸭讲?本书会告诉你,生物是一个很难研究得非常精确的学科:活生物体太复杂,以至于无法弄得非常精确,而且许多实验有悖于伦理而无法开展。但它解释了一个研究生物的机制,它所说的机制当然就是有且仅有一个的进化论。它可能是整个科学中的王冠。它就像神奇的魔法绳一样,稍稍一拉,就把来自地质学、古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所有线索都收拢成一个连贯且闪亮的整体。
开启这本书之后,就与儿子开启了新西兰之旅。期间在南半球看到夜空中的繁星,通过本书的介绍寻找天狼星、半人马α星而欣喜不已。要知道,我对星座与天文几乎是一窍不通只要一想到莫名其妙的星座名词与希望神话,就觉的自己的想象力几乎为零而大感沮丧。但通过此书知道了,金星虽然夺人心魄,也只能在黎明时分在太阳的映射下闪亮登场…而儿歌中唱道:一闪一闪亮晶晶,却是因为大气的扰动。的确如作者所言,科学就得这么好玩儿。
在阅读时,我会根据作者不断随手举出的科学原理去印证平时生活中遭遇的各种事实,比如根据生态学原理,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总是在损耗最小的路径流动。如果这个是因,偷懒堕性、讲究实用不究其竟就是天性。因此那些自律的人、那些不断探索的人就很值得尊敬。作者在后记里的感谢词语也提出了类似的敬意。
有意思的是,在书的开头,作者就知道你(在某种意义上)受过伤。他说,“科学以前伤害过你。当然,一开始它并不是这么对你的。在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你和科学彼此倾慕。毕竟,哪个两岁孩子不会对月亮和星星感到好奇,在自然博物馆里不会大胆地去拍打所有他能拍到的按钮?”是不是看到这里会会心一笑?
作者在说好玩的数学的时候用了这样的对比:“大家喜欢追求时尚的文艺,回避清教徒的清心寡欲”;“文艺像是带有一种贵族的、皇家的气质,而科学则展现得更加平等、更直白、更清教徒一些。”是不是深有同感啊?
或许大家看完,会跟我有一样的感触,任何一个学科的兴趣跟启蒙者有巨大的关联。所以幼儿园老师应该是最智慧的群体才是。(我保证这样写不是把家长的责任给推卸掉)因为作者认为这跟你最开始同科学打交道的经验有关,而作者则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最棒的自然科学老师。所以我立刻在旅途中给女儿购买了这本书。她这样回复我,爸爸,科学就应该这样好玩。
我想我很同意作者的意见,懒人更适合学习科学知识,因为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通达所有学科。因为科学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数学更是懒人创造的,而最后各个学科都是相通的。孩子的教育更是要符合科学规律。作者举他在剑桥的例子,“不可能剑桥专门学习物理;事实上,你不能申请学习任何单一的学科。所有考生申请的都是包括各类学科,统称为自然科学。校方这样做的理由是说你需要先广泛地在数个科学领域打下基础,然后在最后一年专攻其中一科。
极力推荐此书,它会让我如何浅显易懂地讲解费米悖论(估计也是我自认为的)、知道了为什么烹饪时美拉德反应让口感更佳、知道了“时空”是替代“引力”一个全新概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立足点是这个意思);而进化论被推崇为目前为止可能是科学中最成功的理论,
本书不需要你理解任何东西。其他科普书的目的可能是教育你、启发你或者挑战你;这本书的目的则仅仅是让你娱乐、放松、深呼吸,并且没有考试。
如果你喜欢争论。本书也告诉你伪科学如何在逻辑严谨的对话中被击溃,因为科学理论需要严谨的推理后得出结论,而结论可以毫无瑕疵地解释过去所有被认为科学的公式、定理,还可以解释未被实证的猜测或者猜想。
当然,最前沿的科学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不确定。直到不确定被肯定,或者不确定被否定。就如第十一维度的描述仅仅是存在着可能。理论被证明对的是有趣的,被证明不对也是有趣的。也许这就是科学家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是孤独求败的精神。比如:弦理论的最大优点,虽然不太能让人接受,但是仍然如此成功的原因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把包括引力在内的四种力,合并到一个框架中的模型。这就是为什么它虽然没有任何实验上的支持,却还可以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而且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掌握了两种极为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用来描述微观世界的最佳理论)以及广义相对论(是描述宏观世界的最佳理论)。
科学领域所说的“理论”,跟日常生活中提到的理论是不一样。優秀科学理論之所以優秀,一個是可預測,一個是預測可被證實。前者是可以被拿來探索,后者是可以拿來實證。但拿這樣工具的人,要具備理性的質疑精神。還是那句話,当笛卡尔認為「我思故我在」時,如果遇到撒潑般的反問「我不思難道我不在」。建議趕緊環視周圍是否自己在有門槛的學術交流場所還是在菜市場。
最后,本书书也告诉我们所有学科都有来龙去脉,从底层开始构建。了解了底层学科的基本原理就可以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