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出观点:
提出「写作是否要坚持」,一定是没有结果的人提出的。
比如我。
没有结果也就是,写作不赚钱。
如果写作赚到钱了,那就不叫坚持了。
写作——赚到钱——开心——继续写作,做开心的事情需要坚持吗?
不需要。
无非是,你想不想继续开心,继续赚到钱了。
赚不到钱,才要谈坚持,坚持到赚钱为止。
但,坚持了就一定会赚钱吗?
(又是一个开放式疑问句,没有答案)
1
有位朋友,她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每天写就是没人看。
我说,正常。
我以前听人说,只要坚持写,写作就能和呼吸一样轻松。
我也天真地认为,只要一直不停地写,写作就真能「和呼吸一样轻松」。那么后面我主业忙起来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累了。
写作轻松 + 忙起来 = 累;
写作不轻松 + 忙起来 = 两只狗。
我觉得,你是小看了呼吸这件事了。
什么叫做「和呼吸一样轻松」呢?
呼吸就是,你感觉不到你在呼吸,就把呼吸这件事给做了。
写作,要达到想到「和呼吸一样轻松」,就是要你感觉不到你在写作,就把文章给写了。比如我在床上睡觉,眼睛一闭一睁,文章写好了。
做梦吧?
反正我是做不到写作和呼吸一样轻松,而且永远也做不到。但是不写作就像没了呼吸一样的难受。
当然,没了呼吸,人会死。
没了写作,死倒是死不了,但也和死了没区别了。
说得有点夸张,不写作,还是能有很多事做的。比如刷剧,看小红书。
我觉得,我现在的写作状态更像是「肺癌晚期的患者」,需要艰难地呼吸,不会马上就死,还要依靠呼吸机。一旦摘掉呼吸机,先是挣扎一段时间,然后就死了。
肺癌患者对抗呼吸的艰难,才真的是和「坚持」这件事有点接近。
更有甚者,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感觉到呼吸的珍贵。
写作,就像肺癌患者那样呼吸,又不能不写作,因为不写作「会死」。
2
今天,工作上的事情到下午5点半结束了(言下之意还拖了半小时)。
从工作状态切换到写作状态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最近连续下了一周的雨,今天白天才没怎么下。下班的时候道路地面是干的。
姑且算作「绝佳跑步日」吧,真的雨下了太久了。
那就,跑步回家。
因为5点半时候,我还不知道今天写什么,又幻想着能在跑步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别说,这次还真碰撞出来了!!
我就想到了今天的主题「坚持」。
回想自己公粽号写了3个多月,也算是很坚持的了,连续写了近30万字吧。期间不断地反思,坚持到底有用吗?
也没看到结果。
当然,现在就想要结果有点早,长期主义怎么能这么早要到结果了呢?如果真的这么早要到,就不是长期主义了,对不?可是,我也没说我是长期主义。
所以题目这次就是「写作,真的有必要坚持吗?」
然后我又想起「写作和呼吸一样轻松」这个概念。
因为我正在一边跑步,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用语音把脑海里的想法输入到手机上定格下来。
然后我突然觉得,我写作,和跑步时的呼吸竟然异曲同工?
写作和呼吸一样,但是跑步的呼吸,不轻松。
而且边跑步边写作(暂且称语音输入也是写作的一种形式吧),呼吸更加艰难。我需要深吸一口气,把文字缓缓地念出来,并且对抗身体急切需要的氧气。
这有点像我平时边骑车边唱歌。时速达到20km/h的骑行是感觉不到喘的,但是加上唱歌?再来一首帕瓦罗蒂的《Nessum dorma》哼唱。最后一句「Vincero,Vincero!」,哈哈,活该喘死我!
当然,我不唱《Nessum dorma》,唱张雨生《大海》也可以。
暴露年龄了哈。没关系,我80后的,40+。
接着,有了「肺癌患者呼吸困难」这个概念。人只有在呼吸困难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呼吸的存在和珍贵。
俗称,曾经,有一份真诚的呼吸放在我面前, 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所以,趁你能写的时候,懂得珍惜吧!
写得有点放飞自我了,没关系,我就是这样的人。
那跑步的时候,呼吸困难怎么办呢?
不妨停下来走一走。呼吸缓过来了,就能继续跑了。也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时又想起了beyond)。
我跑步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好那么一点点,就够了。
我又不争强好胜,我的敌人是我自己。我不和自己争了,敌人还存在吗?所以10公里我用了一个半小时,看上去有点丢脸。
但是,不妨这么想:
我在1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了跑步10公里的健身任务,还顺带把今天的英语学习给完成了。
我就不用回家再花时间学习。
而且我今天的学习时间还特别长,接近45分钟,平常在家里最多也就花15分钟,已经用了更长的时长,我赚了。
如果我一门心思跑步,可能也要65分钟,心情还不一定爽。那么留给英语学习的时间也就25分钟才打平。
换句话说,我赚了20分钟(45分钟学习之于25分钟学习)。
这样,我还有遗憾吗?
没有了。
而且,我的写作内容也都想好了,只需回去稍加整理,今天的写作也完成了。
看上去是花了1个半小时,但可能省了1个小时呢。
3
今天跑步状态还不错,膝盖倒是很给力,到9.5公里的时候才开始难受,彻底摆烂开始走。不过前面也好不到哪去,也是很大一部分在走,走的时间在刷英语题目。倒不似纯纯的跑步了。
总结一下。
写作,还是有必要坚持的,虽然不能像呼吸一样轻松,而且还和跑步呼吸、肺癌患者呼吸一样艰难。
但,不呼吸,人会死啊。
写作也一样,虽然不会死,但是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
坚持写吧!
没有收获金钱,但能收获满满的字数,也是很开心的!
然后,在一天结束之余,我会对自己自豪地说——
看,你小子已经写了30万字的垃圾了,恭喜你!
4
题外:关于写作好不好和图片漂亮不漂亮的思考。
今天,和抱团友人聊一些「治愈系图梗」方面的事情。前因后果可以看《图梗我能做起来吗》和《我做图梗大概率会凉凉》。
她说,你看那些对标账号的图片很漂亮,不是图梗做出来的。
我说,MJ(MidJourney)或者SD(StableDifussion)能做。还有,我最近用的奇域AI也能做。
她说,没有那种感觉(意思是没有他们的好看)。
我说,反正我不觉得(他们那些图片)很漂亮,每个人审美不同。
想起写作,我的写作风格(有人送的吐槽风,还有我自己觉得是啰嗦风),肯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
但,这就是我的特点——意志客观化的表象。
不论MJ也好,SD也好,奇域AI也罢。做出来的图总是有受众群体。
我们人口基数这么大,1000万人喜欢你的作品,有1000人喜欢我的作品,也就够了。
不做最好,但求最有特点。
写作,何尝不是这样?
奉上我最近弄的AI作品,那简直是丑得太有特点了(可爱)。
顺便说一下,那个小号的流量,比我这个大号要好多了。看了后台,好几篇图文,系统推荐达到97%,也就是昨天说的「入池」了。
这大号最好的才80%,羡慕嫉妒恨(自己可以恨自己一下)。
写文章的没有做图片的好,
贴图片的没有剪视频的香。
能怎么办呢?只能坚持啊。
另外,
跑步路上遇上一群流浪幼猫(都很小,就是胖子小时候),一点都不怕人,还冲我笑。
猫咪啊,你们就没有一点警觉意识吗?小心被人拐走,过上和胖子一样的幸福生活,想想就惨了啊!
正文到此结束,辛苦你看到这里!
02 读半小时书,盖上书本输出
(2024.6.30)
继续,《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出版于1819年。
①音乐和理念。意志客观化的形式,音乐不同于其他所有艺术。
我认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其他的艺术是空间(甚至二维、一维)的艺术。
②低音。低音和意志客观化的初级阶段相关联,低音代表无机物界。
低沉的声音最缓慢,因为本身波长就长,一个来回需要时间就长,自然低音不可能发出非常快速的节奏。
往往是高音发出16个或者32个的时候,低音可能才震动1下。
所以,无机界是最死寂的,最不活泼的。人类是最活泼的。
③主调。也称旋律,有和弦的衬托。主调也是意志客观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叔本华之前也说过了,音调的1,4,6,8分别代表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和人。
4,6,8组成了和弦。主旋律是最高的音调,也就是人需要通过动植物的和谐配合。
音乐也是如此。
④旋律。旋律的流淌,正如从和谐(三和弦)到不和谐(七和弦、九和弦、增减三和弦等)然后再回归和谐的不断演进当中。
意志就是欲望,欲望得到满足了,意志消失了,新的意志产生了……
欲望就是不和谐,欲望满足了就是和谐。所以人的本性就是一直重复——意志的不断和谐不和谐的循环往复。
意志和音乐是如此相似。
⑤音乐的速度。快速的音乐给人以欢乐,慢速的音乐表现悲伤和痛苦。
比如,不知道有没有看过葛优的《大碗》(希望没记错),说办丧事,里头有一段觉得奏哀乐太悲伤了,就把大家耳熟能详的哀乐(就是新闻联播里某些人逝世会放的那首《葬礼进行曲》)的速度变为2倍,听起来就是一首欢快的曲子。
⑥音乐是意志本身的直接摹本。其他艺术是意志完全客观化,而音乐直接就是意志。
评价是不是有点过高了?那么,只要是了解音乐(我是说真正了解),那就了解意志了。
但是,意志是无法被了解的。
同样,没有人敢说他(她)能真正了解音乐。
对于音乐,1000个人有1000个汉姆雷特。理解都不同。
即便也是相似,也不可能一模一样。
所以,叔本华的这个比喻有点道理。
音乐和意志都是无法琢磨透的,只有客观化的反映,才能被人类接收。
⑦音乐可以配合任意的诗词。所谓好曲不挑词。好听的曲调,词已经不重要了。
所谓音乐无国界。不需要去用语言理解,超越语言本身。所以说,音乐更接近意志,算是很恰当的比喻。
⑧音调中的不和谐是无法避免的。可参考本章节最后一段「我认为」的。因为所有的和谐,都是最大公倍数偏小的情况,1234567中,不和谐的音符必定存在。叔本华说,这是无法避免的,只需要将不和谐的因分散在所有音符之间,把他隐藏起来。
可以说,古典音乐最讲究和谐。其实,不和谐的音,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好听的,给人一种紧张感和刺激感。
所以现代社会的人们能接受这种不和谐,是因为人们的性格——寻找紧张感和刺激感的缘故。
但换成叔本华那个年代的音乐,确实无法容忍这种不和谐,只能用隐藏的办法来处理了。
古典音乐,就是那样严谨。
也和当时的人们审美有关,现在人听古典,除了致敬,并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罢了。
到此,第三卷结束。
说到音乐,就有兴致多说几句。
我认为,音乐是有严格的数学规律的。
这里补充一点小知识。
一个八度的频率倍数刚好是2倍。
比如钢琴上小字一组a1的频率为440HZ,a2就是880HZ。
(懂得人不要喷我,钢琴的编号可能有误,大概是这个意思)
一个根据十二平均律的规律,将一个八度平均分成12份(指数关系的12份)。
即前一个半音(十二平均律是十二个半音)是后一个半音的12√2≈1.06。
(12√2:2的十二次方根)
举例,
大三和弦(1,3,5),半音关系是1-5-8(音符自己不算是0-4-7),换算成比例为1.06⁰:1.06⁴:1.06⁷=1:1.2601:1.499=4:5:6(最小公倍数为60)。
小三和弦(1,b3,5)(计算简略)为10:12:15(最小公倍数也是60)
我们把大三和小三统一一下,得到下列比例:
大三和弦(20:25:30);
小三和弦(20:24:30)。
所以,大三和小三,在性质上很接近,但音乐色彩上,大三更加雄壮,小三更加柔美,皆为中间一个音,仅仅差了1/30的比例而已。
很微妙。
由于人耳的特性,公倍数越小,越和谐。例如增减三和弦的公倍数达到了800,因此相对不和谐。
其实,音乐就是数学倍数的一种组合,数学比例越规律,音调越和谐。
蓝调、黑人音乐(包括古典音乐)充满紧张感,就是大量运用了不和谐的音,他们的公倍数都是很大的。
好久没研究音乐,大部分已经忘记了。
其实,音乐给人情感(快乐的、悲伤的、舒缓的、紧张的……),不需要去了解这些数学关系。但是了解了之后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迹可循。
可能,这段和叔本华的意志好像关系就不那么大了。
今天就输出到这里。
03 健身(含劈叉)
(2024.6.30)
①杠铃硬拉。(60kg)8+8+8+8+8+8+8+8。
②劈叉。做了。
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