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是文学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而区分。
叙事首先涉及叙事视角的问题,即谁来讲故事。
01、【传统的叙事视角一般有三种】
第一人称叙述
第二人称叙述和
第三人称叙述
也就是我,你,他。
第一人称叙述是叙事者作为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对故事进行叙事。
第二人称叙述是用“你”作为故事中人物的一种叙述方式。
第三人称叙述则是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
02、【三种视角】
全知视角
选择性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主人公回顾性视角。
①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也就是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多。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帝视角
这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
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传统小说的“上帝视角”(又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纵观故事走向,洞悉每个人物的心理,
在关键处提醒读者上集回放,暴露人物内心独白,类似电影画外音。
全知视角可以快速帮助读者进入故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目了然。
上帝视角/全知视角使读者像上帝一般俯瞰整个故事。
读者洞悉人物的行为和潜在心理,知晓暴露的和隐藏的真相。
当人物产生误会时,替他们着急;当情节走向胶着时,恨不得拨乱反正。
中国传统的的才子小说、评述,西方写实主义小说基本都是这个路子。
像四大名著,就是全知视角。
②选择性全知视角
这个视角也是以第三人称来讲述,但有别于上面提到的全知视角
作者放弃了第三人称可以无所不在的自由,实际上退缩到了一个固定的人物,也就是它只关注观察一个人物。
仅仅揭示一个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某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他是全知的,
某一个人物所感知到的事物他是全知的,
但是,其他的不知道,或者说他也不呈现出来。
这个人物往往是小说故事的旁观者见证者,也有可能是主要人物,
主要看他在面对周遭人物和事件的表现和心理变化。
这也是主流小说中会采用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主角是盖茨比,但有一个旁观者是尼克
尼克从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在他住所旁边正是本书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华宅第。
用这种视角是不是难度大一点?
这里每晚都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尼克和盖茨比相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难度因人而异,因题材而已。
接下来,作为读者的我们是跟着尼克来认识了解盖茨比的,也就是视角限制在尼克这里
即使盖茨比发生的事,也是尼克听别人说的
再举一个例子,可能比较少人看过,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用的是第三人称,故事中有好几位人物,然而叙述焦点始终落在达洛维夫人身上
除了她的所见、所为、所说之外,主要是着力描写了她的心理活动,其他人物都是作为同达洛维负人有关的环境中的人物出现的。
我们可以看出,读者实际上是从达洛维夫人的角度观察世界的。
核心人物就一个,所有事情都围绕着一个人。
顺便一提,伍尔夫的小说特点也是在于心理描写,比较注重去挖掘人物内心的波动与变化
这种关注于人物内心变化的,是现代小说的特色,故事性没那么强,重点在于细腻的心理描写。
③第一人称主人公回顾性视角
作为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我”以回忆往事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我”是处在故事之外的,“我”在讲述当年的故事。
近几年的国产青春爱情电影都是这样的。
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
这是与第三人称有所区别的地方
主观性强,也就流露出更多的角色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为之感动
典型代表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著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个小说讲的是什么呢?
小说的开头讲的有一个小说家叫R,有一天突然间接到一封信,这封信是陌生女人的信。
我们看他是怎么写的?
这封信约莫有二十多页,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写得潦潦草草,与其说是一封信,还不如说是一份草稿。
他不由自主地再一次摸了摸那信封,看看里面是否还有什么附件没有拿出来,但是没有。
信封上面空无一字,无论是信封还是信纸上,都没有寄信人的地址或者签名。真奇怪,他想,又把信拿在手里。
这里写的R先生收到一封陌生人的信,这时,还不知道对方性别,他在观察这封信
接下来R开始念这封信。
过看这篇文
然后就是我叙述:
“你,从未认识过我的你啊!”这句话写在最上面,是称呼,又是标题。他十分惊讶地停住了:这里的“你”指的是他,还是一位臆想中的人呢?他的好奇心突然被激起,开始往下看:
R继续念信,信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呢?
想一下,你写封信给朋友说你的事情,你会怎么写?
所以小说进行了一次人称转换,由R到“我”
我的孩子昨天死了——为了挽救这条幼小柔弱的生命,我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我在他的床边坐了整整四十个小时,他得了流感,发着高烧,可怜的身子烧得滚烫。
我用冷毛巾敷在他烧得灼热的额头上,不分白天黑夜地握住他那双不时抽搐的小手。第三天晚上,我也崩溃了。
我的眼睛越来越沉,不知不觉眼皮合上了。我在一张硬椅子上睡着了三四个小时,就在这期间,死神夺走了他。
此刻,这个温柔可怜的孩子,他躺在那儿,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就跟他死去的时候一模一样;
只是他的眼睛,他那聪明的黑眼睛刚刚被合上了,双手也合拢着搁在白衬衫上。床的四个角上高高地燃着四支蜡烛。
我不敢朝床上望一眼,也不敢动一下身子,因为烛光一晃动,阴影就会从他的脸上和紧闭的嘴上掠过,于是看上去,仿佛他的面颊在动,我就会以为他还没有死,还会醒来,用他清脆的嗓音对我说些天真无邪的话语。
可我知道,他已经死了,我不愿意再往那边看,以免自己再一次充满希望,又再一次失望。
我知道,我知道,我的孩子昨天已经死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只有你了,可你却对我一无所知。
此刻,你还完全蒙在鼓里,正在寻欢作乐,或者游戏人生。我现在只有你,你却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始终爱着你。
我拿了第五支蜡烛放在这里的桌子上,就在这张桌子上给你写信。
我怎能孤零零一个人守着我那死去的孩子,而不向人倾诉我的衷肠呢?
在这可怕的时刻,不对你说,又叫我去对谁说呢?你过去是我的一切,现在也是我的一切啊!
也许我无法完全跟你解释清楚,也许你不明白我的意思——我现在头晕目眩,太阳穴抽搐不停,像有把槌子在敲打,浑身上下都在疼。
我想我是发烧了,很可能也得了流感。现在流感正在挨家挨户地蔓延。果真是这样,那倒好了,我就可以跟我的孩子一起去了,也不用自己来了结我的残生了。
有时我两眼发黑,也许这封信我都无法写完了,但是为了向你诉说一次,只诉说这么一次,我愿意聚集起全部的力量。你啊,我亲爱的,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我要和你单独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你却对此始终一无所知。
可是,只有当我死了——此刻,我的四肢正忽冷忽热地颤抖不止,生命即将走向终结——你再也不必回答我的问题了,我才会让你知道我的秘密。
接下来,你会发现“我”开始讲故事。
刚才说了,作为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我”以回忆往事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这里“我”就在回顾过去的事情
这是不是就叫写作的技巧?
这个小说,茨威格重点就在于这个陌生女人遭遇这么多事时的心理描写。
为了呈现这种心理描写,茨威格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回顾性视角,把这样一整个故事给大家呈现出来。
而且,为了拉近人物与读者的距离,还用了信的形式,仿佛读者在读一封信,信中的人在告诉读者他的故事。
想象一下,你朋友写信给你,告诉你他的遭遇,“我这几年呀……”是不是内心就会更有触动。
相类似的写法,其实很常见的。
作者知道怎么挠解痒,所以一下子就挠对地方了。
像经常举例的《活着》,就是老福贵给小年轻讲述过去一生的故事。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03、【课程感悟】
看过很多小说,但从未思考过作者是用哪种视角手法来写作的。
通过今晚课程学习,仔细想想,结合老师给出的案例,基本明白了三种视角的叙述。
在往后的阅读中,这方面要做好分析,学会作者的不同的视角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