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个文人,不是三个女人。
这三个文人是王羲之、王阳明、鲁迅。
他们仨怎么凑到一起的?你能猜得到吗?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一个东晋人、一个明朝人,一个现代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啊!可是,就是这么机缘巧合,一个城市将这三个人联结在了一起。
这个城市就是——绍兴。我看的这个节目叫《斯文江南》。
这是怎样的一档节目呢?请看由老艺术家焦晃开篇的片头词:
我的江南,和你的江南,是否是同一个江南?我成长于此,及至耄耋之年,亦不敢说,我就认识清楚了江南。它时而是重来白首的三十六陂春水,时而是断鸿声里被游子拍遍的栏杆,它是曲水流觞处那片隐逸的竹林,也是登之则去国怀乡的楼阁。前人写江南,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字,或磅礴,或婉约,或质朴,时而不食人间烟火,时而亦是人间烟火。文字是祖先留在我们灵魂上的烙印,也是我们认识江南的种子,现在就让我们坐下来,静静地品读这些文字,借你的口,我的口,他的口,分享你的、我的、他的江南,不同的江南,一个江南——斯文江南。
这档节目先吸引了我的,是它的名字——斯文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不爱江南?”多水的江南,亦是多情的江南,多少风流逸事,多少风云变幻,多少浅吟低唱,都在这里上演,何况还有“斯文”二字,那不就是一档关于江南文化的栏目吗?太合我的心意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就预约了。
节目如期而至,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收百世之阙闻,采千载之遗韵”,鲍国安、郝平、茅威涛、李泽锋四位演员各自演饰着不同的人物,用围读会的形式,读他们的文,会他们的心,悟他们的情,展现着江南的风采。
第一期主题:绍兴风骨。为什么选择绍兴?主持人曹可凡这样解说:
有人说,江南有两种,一种是无骨的江南,一种是有骨的江南,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看似小桥小河的水乡,却积淀着魏晋遗风,隐藏着涌动的热血和掷地有声的风骨。如果没有绍兴,我们的语文书里背诵的段落可能会大幅下降,《孔乙己》《百草园》《兰亭序》,少小离家老大回,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以为绍兴只有文学,蔡元培、蒋梦麟、马寅初、何燏时,北大校长四个绍兴人;你以为绍兴只有文人,秋瑾、徐锡麟,慷慨赴死,毫不含糊。
江南自古多风流,本期围读三名士:李泽锋饰演王羲之,鲍国安饰演王阳明,郝平饰演鲁迅。
一读:绍兴书写之风骨。
提到“书写”,再加上王羲之,自然就想到著名的《兰亭集序》了吧。你以为只是读一读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或者说只是欣赏一下行云流水的书法?不,这样太单调了,围绕着《兰亭集序》,王羲之和千年之后的王阳明超时空乡遇,切磋书法。阳明先生正坐在桌前一笔一划地临摹,王羲之看到后,一把撕掉了他精心摹写的作品,告诉他:效古、仿古、拟古,固然是好的,但因循守旧不可取;能做到真情所至,才是最好的,《兰亭集序》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引出了李泽锋表演的书法舞《笔势论》,这是王羲之写给儿子王献之的一封信,可谓书法界的“武功秘籍”。铿锵有力的音乐,皎若游龙的书法,势如破竹的舞姿,激发着你内心的豪情。原来,书法的每一笔都是这样的奇妙!
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竖,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跃,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沉,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然而节目的创意不止于此,接着阳明先生也道出了他的学书所悟:
吾始学书, 对模古帖, 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 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只在心上学”,这哪里只是书法之道,分明是求学之道、为人之道啊!是人以字传,还是字以人传?王羲之和王阳明都选择了后者。
二读:绍兴育人之风骨。
这次是王阳明和鲁迅两位绍兴大咖超时空相遇了。他们在切磋教子之道。
鲁迅曾经写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可是当我们真正聆听到鲁迅写给母亲的一封封家书时,才真正理解了鲁迅的“怜子”之情。在他的笔下,海婴是那么顽皮,又是那么可爱。他细心地关注着儿子的胖瘦,注视着儿子一天天的变化,记录着他的点滴的成长,一言一行,稚气未脱,寥寥数语,如见其人。原来鲁迅也曾经为儿子因顽皮闯祸而发愁,他打儿子“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这样柔情的家书,哪里能看得到鲁迅的冷峻与犀利呢!只有拳拳的慈父情。
王阳明的教子之道是怎样的呢?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王阳明也太有先见之明了吧!这理念不就是我们今天提的“双减”吗?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嬉笑玩闹,不应该过于去拘束他们,要让孩子像草木一样舒展地生长,才能枝繁叶茂;让他们心情舒畅,进步的速度就会很快。
我想,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
一个小时的节目,不知不觉间就结束了,留在脑海里的是精美的画面,深刻的篇章,睿智的思考。品读的是古人书,思考的是我们当下的人生。
这斯文的江南还会有怎样的新的创意?我期待着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