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弘:大,引申为发扬光大。笃:厚,意为坚定不移。执德可参见第12.10章——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第12.21章——先事后得,非崇德与?第15.29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可有可无)?”
这一章与第一章是子张对君子所应有的行为或坚持的阐述,第一章从应该怎么做入手,这一章是从不应该怎么做表述,一正一反,形成论据的一个闭合回路。朱熹说,“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仁人志士之所以留名后世,做出令人景仰的丰功伟业,就在于他们的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并为这不顾一切地奋斗,即使付出生命也无所畏惧,也要成仁取义。
儒家之道,是指人生理想,与人有关,故“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德是指人实践道的要求之后的心得,再产生某种德行;心得与德行都要经过实践之后,才能有德。德一定是自己修养后才产生的某种结果。如果一个人对其理想信念体认不深刻的话,那他很难坚持做某事,时间一长就很容易找到借口,半途而废。“执德必弘、信道必笃”,是一个人、一个团体做成事、成大事的必要条件。同理,如果一个人做事半途而废,则说明他对自己的理想信念有动摇,或者其认为有更重要的事应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