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学校里的教育来说,父母的家庭教育才是深深刻刻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我很少和父母生长在一次,很小的时候就读寄宿了。偶尔放假了才回一次假。初中时期放假了都与奶奶一起生活。我的奶奶很慈祥,也很疼爱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老人家。青春期开始我渐渐开始不太听话。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做家务,要学会做饭。女孩子要会收拾,你要勤快。不然以后嫁人了未来婆婆要打死你。每天说三遍道五遍对我说。后来跟了父母生活,生活中有点家务没有做全面,父亲母亲也常常说:你这个样子去了婆家怎么办哦,简直就是有失家教。在她们那一代的想法里,女孩子会把家里打理的非常整洁才是一个好女儿好媳妇的做法。
我并不排斥做家务,十八岁之后我就出去生活了。我实在受不了每天父母如此的教育。我没办法去改变他们,那我就去改变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虽说孤独了点,但确实自在很多。我想如何打理我的房间都可以。就算吃完饭今天的碗我暂时不想洗也可以。而不是留了过夜的碗就要被受到谴责。这一生并不是为了讨好谁,也不是为了寻父母的开心,去委屈自己做事情。
这样的教育特别容易导致孩子在家庭中容易讨好父母,怕父母不开心明明这件事情她完全不愿意那样去做,但为了家长孩子选择去做了。她从不是为了自己而在做自己。踏入社会了也很容易因为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她迁就别人的不开心超过自己的不快乐。这就是影响力。
时代在进步,我偶尔也会与他们沟通,但是得到的答案永远是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过来的,比起现在你要幸福多了。观念不在一起,后来我也放弃沟通。大多数的家长都在谴责当中去要求孩子做事情,导致孩子反感。小部分的家长却会鼓励孩子做事情,孩子反而越做越棒。
在我恋爱时,我问我的男朋友你的妈妈是不是很凶,如果我哪天不做家务她就会怪我嘛。我男朋友告诉我:他的妈妈很和善,她很少发脾气。也不会去责怪。我便把这样的反面教材般的教育告知了他。他同我说:我们的家庭是我们的,都什么年代了。你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会处理的。就这么一个老婆,我得疼她,又不是一天到晚让她做事情的。把女孩子培养成这样子反而在婚姻中吃亏。
很多时候家庭聚餐,家长都会当着亲戚面去指责我,不勤快,以后怎么办哦。就因为我放假了在家躺了几天就被定成一项“死罪”的感觉。那天我去看望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也说再过几年你要结婚了,一定要勤快。不然遭婆婆讨厌。我说不要再讲了,倘若这样教育我,婆婆如果是个这样的角色,我可以不结婚,我嫁给别人是去做家务的?结果来了句:你不做家务你干嘛?(现在的女性早已独立,她们有很好的工作,结婚是为了爱而结婚,不是为了嫁给别人做家务而结婚的,我也同他们说不明白)
希望老一代的人收起旧思想。以后的家庭聚餐我也不想再听到这般的话了,不要把这样的想法强化在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