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6日21:30,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PDD。拼多多首日开盘价报26.5美元/ADS,较发行价19美元/ADS上涨近40%。
比较心酸的是,拼多多一经上市 CEO 黄峥身价达 138 亿美元,然而他却没有选择站在“众星捧月”的纳斯达克举行“封神”仪式,因为他还必须留在上海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拼多多的“误解”。
至于拼多多为什么会被“误解”,相信这一点大家应该“略有耳闻”。
拼多多作为一家一直很着急,甚至说是“性急”的公司,从2018年1月份开始浮出水面以来(被淘宝点名)、6月份更是在8号经历“黄暴”商品被扫黄打非办公室点名以及14日被商家联合在上海总部进行维权抵制;以至于最后一向低调的黄峥都不得不出面“诉苦”。
6月底拼多多突然爆出上市信息更是惊爆一地眼球。
拼多多的负面新闻尚且没有完全“消化”,陆奇的加入又似乎给拼多多增加了砝码。
从2015年拼好货和拼多多的诞生,2016年合并,2017年交易额就突破千亿,拼多多的发展速度简直比“跑火车”,不,是比“火箭发射”更要迅速。
毕竟交易额突破千亿,这个数字京东用了10年,淘宝用了5年,可拼多多也才刚刚3年。
创办3年,3亿用户,市值300亿美元;用户是淘宝的一半,市值赶上2/3 个京东,想想,是不是有些细思极恐。
我们能说什么,原来中国还是穷人多。
相比于小米7月9日上市跌破发行价,仅8年时间发展成为估值543亿美元的上市企业,还有不少人质疑小米的估值过高;7月26上市当天上涨40%的拼多多,296亿的市值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造富神话。
拼多多背后有腾讯,2016年7月荣获腾讯融资,坐拥微信的社交流量壮大这个我们可以理解;考虑到拼多多在2015年到2016年这个时间段只完成了一件大事和拼好货合并,在2017年就开始迅速“膨胀”交易额突破千亿,可见拼多多对于微信社交流量的依赖性。
因此,也有不少人说拼多多就是微信上面的“二元店”。
不考虑商品质量,这种用社交流量来“砍价”的电商模式有没有很像微信在2015年流行的H5游戏“邀请朋友砍价送手机”呢?
很显然,黄峥就是把握到人性中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才让拼多多“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考虑到黄峥本人的履历:先是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之后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加入谷歌,2008年离开谷歌并在套现之后实现了财务自由;可谓是“人生赢家”。
但是发展早期靠色情页游孵化,而且拼多多本身也一直走在“监管”的红线上,这就难免有些讽刺了。
但这并不妨碍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社交电商第一股的事实。
至此,我们不妨来谈谈“社交电商”这个物种的进化与发展:
第一阶段:小红书,一意孤行
提到“社交电商”,估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小红书”。
以小红书的发展势头之快,口碑和品质齐驱;如果不是拼多多这一号“黑马”夺得头筹,2013年诞生的小红书将有可能弥补淘宝“口碑”的缺陷。
这大概也是阿里2018年6月无视腾讯投资“小红书”的最大原因。
相对于拼多多借助于微信这一款发动引擎“拔苗助长”,只用短短2年的时间就催生出一个“巨婴”。
小红书显然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除了要在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这些电商的围堵下“野蛮生长”,小红书还必须从零到一建立起自己的口碑;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样是在胡歌2016年给小红书代言的时候才知道这一款电商物种的呢?
第二阶段:拼多多,暗度陈仓
作为常年占据小程序头把交椅的拼多多,京东真的是欲哭无泪。
对于淘宝和微信之间的那点龌龊事儿,2018年微信又在和抖音的战争中上演了一遍。
而且自从腾讯投资京东之后,给了他几个甜头“入口”之后我们也没见过微信对于京东的优待,倒是肉眼可以看见的是朋友圈的广告越来越多了。
这就给朋友圈留下了一个“缺口”,虽然微信没有明目张胆的推广拼多多但是各种大开方便之门的小动作也不是没有。
于是,也就有了你压根就没用过拼多多,但是他的用户就已经飙升到了3亿的事实。
第三阶段:小经费,龇牙咧嘴
“ 腾讯小经费 ” 的主打功能并不是个人理财记账,而是一个更有意思的概念 ——社交记账。
用户可以在小程序里,以圈子( 集体 )为单位创建花销主题。这感觉怎么和2016年开始流行的“小密圈”有点像呢?
只不过人家是为“知识”为“话题”付费,但是“小经费”却是在为“主题”在为“场景”消费。
虽然直到这里小经费依旧逃不出“群收款”的逻辑,但是小经费特有的“均分”功能是不是就解决了剩下费用结算的难题,而且还让公费的使用变得更透明了。
想想,经费圈管理员可以在圈子中售卖产品和发起众筹,这不就是在朋友圈开店么?
而且“挑战圈”发起的打卡或者是运动挑战,完成打卡运动的人可以拿回自己那份挑战金,并瓜分挑战失败的罚金池,这不就是曾经一度风靡的“习惯养成”游戏么?
经费圈把电商社交化,利用熟人流量变现;挑战圈把社交当做是一种电商,可以交易;这或许就是小程序电商化的第一步吧!
当然,这只是小程序电商化的一小步,就像是5月份微信上线的WeStore以及微信潜移默化之中就把服务号变成了企业电商,微信的电商之路,想薅流量羊毛的野心从未断绝。
可以想象,如果小经费像是微信红包一样成为下一个“趋势”,微信的社交流量将会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很有可能像是微信红包突袭支付宝的小额支付市场一样,小经费将有可能垄断“集体团购”市场。
第四阶段:短视频,方兴未艾
腾讯2018上半年有不少小动作,但其实阿里上半年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宝宝树、小红书、入股分众传媒、投资苏宁体育;2018年,阿里和腾讯的流量战争已经愈演愈烈。
虽然腾讯在阿里处于防守的阶段又“扶持”出了一个拼多多,但阿里也逮住了另一匹黑马“小红书”。
而且在这一场腾讯和头条的战役中,抖音或将分拆并入阿里这将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抖音在3月份开始尝试电商化,但仅仅只是添加一个“购物按钮”却并不足以扭转抖音和电商之间的距离。
但是如果抖音卖身阿里,就有可能挤出足够的时间来消化自己的视频流量,从而慢慢向电商流量转化,而阿里也就有更多时间来布局“独客”的定位。
但是对于抖音乃至于短视频来说,他们的流量已经不惧任何人,和社交电商也仅仅只是一步之遥,但就是这一步“流量变现”却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在短视频中,我们需要的不是与视频毫不相关的“商品”和各种不走心的“推荐”,我们需要的是和视频同步,相辅相成的“物件”和“道具”甚至是像饿了么之前的“灵魂广告”,而这也正是不少企业号正在尝试的。
↓ ↓ ↓
发现没有,不管是小红书、拼多多、小经费(小程序)还是短视频,在这一场社交电商的战役中,他们的主角永远都只有阿里巴巴和腾讯帝国。
至于,社交电商最后是什么模样?
当然是看到即可以购买,还能随时进行微调;不管是在朋友圈、短视频,还是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