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上,许多家长都陷入了“鸡娃”的焦虑漩涡。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自己未竟的梦想打包,沉甸甸地压在孩子稚嫩的肩头。孩子的课余被各类辅导班填满,童年在奔波于兴趣班的途中仓促溜走,而这一切,往往都源于父母“为你好”的执念。
纪伯伦曾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灵魂,有对世界独特的感知。当我们执着于把孩子雕琢成我们预设的模样,用爱的名义捆绑他们的手脚,家庭氛围便会在日复一日的僵持中变得压抑沉闷。
演员孙俪在育儿时,尊重孩子的每一个兴趣选择,孩子对画画流露出喜爱,她便全力支持孩子去探索色彩世界,不逼迫孩子一定要在绘画上达到多高造诣,只为守护那份热爱。正因这份尊重,孩子得以在自由的天空下茁壮成长,亲子关系也亲密融洽。
父母只有先活出精彩的自我,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微光。去重拾被生活搁置的梦想吧,爸爸重新拿起搁置已久的画笔,妈妈再次翻开积灰的书籍,用行动告诉孩子,人生有无限可能。当我们松开控制的缰绳,专注于自我提升,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也开始学着规划自己的人生,追逐属于他们的光。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我们先唤醒自身沉睡的力量,用成长型的父母姿态,引领孩子奔赴他们的星辰大海,那时,爱才是滋养,而非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