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拆书学习
1、看到的信息/知识,要去想它的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2、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实践的要点是对经验的反思 ,由以下 4个过程组成 :
( 1 )联结 ( A s s o c i a t i o n ) ,把新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 。
( 2 )整合 ( I n t e g r a t i o n ) ,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 。
( 3 )确认 ( V a l i d a t i o n ) ,确定已经获得的观点和情感的真实性 。
( 4 )内化 ( A p p r o p r i a t i o n ) ,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在拆书帮中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 “拆为己用 ” 。
学习过程本身就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新手掌握专家的思维方式 。
解决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问题发现阶段 ,以创造性思维为特征 ,发现新问题 、新障碍 ,并对其进行回应的过程 ;问题解决阶段 ,为当前明确的任务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 。
3、培训
图书 =核心知识 +书面表达
培训 =核心知识 +口头表达 + I
图书 + I =培训
拆书家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 ,催化学习者在想象中应用所学知识 :第一 ,请学习者讲出自己的具体问题 ,然后想象和讲出怎样应用刚刚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 ,请学习者编一个故事 ,在这个有人物有情节有发展的故事中 ,有一个人物应用刚刚学的知识去成功解决了问题 。
拆书帮现场学习中 ,学习者先阅读原文片段 ,再听拆书家讲解 。因此无论读者型还是听者型的人 ,都可以用自己倾向的方式接受到信息 。
Part2 基于心理学研究的高效学习法-采铜
一、心理学的各种效应
1、测试效应
学习的内容,隔几天测试一次,记忆更牢固。
2、分散效应
一本书,先看半本,过半个月,复习前面后,再看,效果比一次性看完要好。
3、生成效应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加工(例如:复述一遍,记笔记等),记忆效果更好
4、交错效应
每天做三、四件事,交错进行,效果更好。
5、变动效应
经常变换环境和方式,在重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努力学习的效果更好。
6、必要难度理论(本次分享,最重要的内容)
必要难度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是自己对这件事的主观判断(也就是元认知),而元认知是受学习流畅度的影响,如果容易,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就是一种错觉),它只是短期内,掌握了,但不代表长期都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觉得难,势必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尤其是攻克这些挑战之后,会增加很大的自信。
所以,之前的那几种效应,都和这个必要难度理论相关。
但是,难度要在可以争取的范围内(自己的水平/能力),也不能长期受挫。
二、Live应该怎么做?
构思、素材搜集、制作PPT,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不能脱离理论,没有理论的支撑;但只有理论也不行,应该根据理论,自己去寻找好的实践方法。
PS:我的想法,是先自己做,然后再去听其他人,进行补充,而不是先看别人的,再做自己的。
三、读书方法(看书的方法可以很灵活)
读书无定法,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读书的快慢,取决于书的难度、密度和你自己的水平。刚开始,接触一块新知识,肯定很慢,但读了几本之后,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读得自然变快。
阅读需杂食
把书变成练习册研究书的思维逻辑,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行仿写)
主题阅读之道
补充资料
Part3 李笑来 给毕业生的三点建议
1、你是给自己打工的,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都是你自己的财富,别人无法拿走。
2、盲目的乐观
PS:我认为,就是自证预言(和武志红老师讲的罗森塔尔效应大致一样)
武老师说,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到底是在追求利益?还是在追求自恋?
笑来老师说,如果这些想法,连你自己都不信了,你还指望别人会相信吗?
3、面向未来(最重要)
PS:曾经,我是最喜欢听笑来老师的Live,觉得都是至理名言。但是,现在,我会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不是说,笑来老师说得不对,而是想找到理论依据去支持他的话。
为什么大家觉得笑来老师的话,像鸡汤?个人认为啊,虽然他的内容,是自己的实践和阅历的积累,但是,有时会给人一种缺少理论支撑的感觉。所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我现在脑子里都条件反射了,总想到吴军老师的那句话“把从很少的经验中得到的结论,用于更大的场景时,常常就不管用。”因为这话,现在写文章都受影响,总觉得自己写得不严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