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王一夫从家里出来,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尖山、西山、北山……他恨不得随时可以去登山,走近山林,体味自然的赐予。山,对于王一夫来说是太亲切的生存土壤。他热爱着那山,无论春夏秋冬季的山。
对户外运动事业,王一夫从喜爱而发展到愿意并已经上升为一种信仰。说起信仰,其原意是指人们对天地信仰与对祖先信仰。
王一夫认为:人,立于天地间,乞求天、人、地合一。因为人改不了天,换不了地,而那土地更是人类生存的所在。因此,在遇到不可抗力时,人总是乞求上天降吉祥,乞求土地肥沃五谷丰登。虽然现代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我们人类可以造飞机、宇宙飞船让人飞上天,但一切还是靠那自然存在的力量成其功绩。
人们可以无宗教,但一定要信仰天力,才能实现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人,世代相传,敬列祖列宗。如果我们从自己上溯到20代,就有1,048,576人为我们今天的存在而存在过的。一百多万人,这么多的人呀,我们的列祖列宗他们前仆后继,相互结合,一代代地繁衍生息,才有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假如一百多万人中在某一个人那儿‘断’了,就不会有血缘延续,就不会有现在的我这个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而能存在的,所以信仰祖先是感恩和尊重自己的血缘,那是“孝”的意义所在。
现代的信仰,其意义有所改变,人们更信仰金钱而离经叛道。
信仰或许只是针对自己个人的迷幻药,但那是自己内心里认定的东西,打不散,折不断,勇往直前追求的梦想和理念。
对信仰的理解,王一夫的一位爱好冲风筝浪的朋友所表现出的“从爱好上升为信仰”的执着,令他深受感动和启发。这位朋友将风筝冲浪当成了信仰,他是在把冲浪当成事业而不是当作事情在做风筝冲浪运动。后来,这位朋友又坚持地考取了国际冲浪师资格证书,以持续进行冲浪活动及教练,意将冲浪事业进行到底。
是呀,王一夫理解到:当我们受到灵魂的启发而认准一个目标后,我们会怎么去做呢?一定是要去实现。而这个向着既定路线坚定不移地奔向目标的过程,特别是那种对实现目标的笃定意识和行动,那就是信仰了吧。
时代在变迁,信仰或许会改变方向。现在人们的信仰是“钱”,但当马爸爸的钱足够多了时,钱对于他来讲只是个数字罢了。当自己没钱时,如何为了钱这个目标去前进呢,就只有相信信仰的力量,才能让我们永不停步,如此,我们总会离自己设定的目标更近。
但是,说回来,信仰只是形式,而不是目的。却信仰可以让我们增强勇气和信心。
人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人们有时却找不到自我的目标。所以人们经常会去寻找某种信仰,来让自己似受到感召一般有信仰,就有了方向。人们相信所信奉的宗教就是他的太阳,即使那是乌云,也看穿而见太阳,所以人们就一直沐浴在阳光里,喜悦地活着。给人以信仰,却无关乎人是否靠此信仰实现了自己,这就是宗教的意义所在。
信仰就如影子,反正你没有其他的抓手,现在有了这个影子,就如最后一根稻草,人们自然会去抓牢而不撒手。然而,信仰如何理解呢?信仰不过是自我催眠,但这种催眠不是让自己睡过一生,而是让自己矢志不渝。
“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目标。真正看重信仰的人,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苏格拉底的信仰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如果人类站在尘世不再仰望头顶的星空,沉湎于物欲不再敬畏心中的道德律,人类会是什么样子?”这些真言和发问,无不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教导,是指路的明灯。
王一夫已经将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变成了他的信仰,他将为户外运动奋斗终生。王一夫体会到:不要失去信仰,有信仰比无信仰要活得相对自在。如果真的无信仰,也不想找信仰,那就信自己和自己的良心吧。
王一夫依照他自己的“命运观”——信未来运。他信仰独立、自由、平等,一种精神的独立,身体的自由,冲破枷锁,得到人性解放的平等。他慢慢地、悄悄地走在他自己的朝圣路上,虽未靠信仰实现什么大富大贵,但他一直认为一切刚刚好,没任何可抱怨的。走在自己所向往的自由路上,如果非要抱怨什么,他只抱怨自己没有真正地把信仰坚持并强化为某种执念。
人融于生活,又驾驭生活。无论怎样的人生,融入或驾驭都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无论你愿意与否,都将有一个灯塔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那么,信仰就是那引路的灯塔。
王一夫暗暗地告诉自己:变个赛道,让户外运动成为自己的未来和灯塔,自己将努力并愿意向着那灯塔前进,走向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