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六章 肢窍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并引用老子的原话定义了道。“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处于泰山之位,可他的名字却是勉强而起,勉强并不是不认真,而是真的找不到一个名称来给它起名,老子只能勉强起命为“道”,只是为了大家方便对其进行讨论与研究而已。现在看来,“道”这个名字起的再恰当不过了,汉字里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字来代替。其实天地事物的名,每一个都是勉强而起,没有一个名字能够全部真实的说明事物。名字,都是通过事理而起,而事理也是事物的特性而已。
道,最大的特性就是“恒久”,恒久看似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它不在时间范畴里,没有时间能衡量它。按韩非子的说法恒久与天地无关,时间的产生离不开太阳,我们现在的时间概念来源于太阳,如果脱离地球谈恒久,这个恒久是不是与太阳一样长,而太阳是有形有相的物体,也是有时限的。我们的思考就此为止,不能再向前了,地球文明只是太阳系文明群中处于低端的文明,也许太阳系以外还有更为“恒久”的时间。也许“恒久”与天地无关,与太阳无关,关健是与“人”无关,与思想意识无关,它本身就存在。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也只能像韩非子说得恒久并不是天长地久。
韩非子的这一句“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说明人类的认知真的很低端,我们既不能脱离自我去认知事理,也不能借助第三方获得非人类认知的事理,即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观察,都得通过人眼来看,人脑来思,总归是无法摆脱自我的约束。人类纵有一颗无上的灵魂,却依然缩倦在躯体里,这也是道的杰作,环境决定了一切,沙漠里长不出玫瑰。
我们形容英雄“出生入死”,这个词是韩非子说的,是来说明人的生死,他认为“人以出生开始,以死亡结束,开始叫出,结束叫入,所以说:“出生入死。”从哪里出来,又入哪里,是“道”,从道的一边出来,又从道的一边进入,机体是过程,生命是轮回,机体只是生命的承载体。
韩非子对人体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应该是学习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解剖知识,并将其上升到生死之论,他认为“人的身上有三百六十个部件,四肢和九窍是其中的重要部件。四肢和九窍共十三件,这十三个部件的一动一静都属于生存的范围。”“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九窍是中医给药的途径,也是人与天地相通的器官,《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通乎天气,就是与自然相融。韩非子终归回到了人本身,这是世俗世界的核心问题,人是世俗世界的中心,身体是人的基础,明白了身体的重要性,也就明白了道的意义。
【人以出生开始,以死亡结束,开始叫出,结束叫入,所以说:“出生入死。”人的身上有三百六十个部件,四肢和九窍是其中的重要部件。四肢和九窍共十三件,这十三个部件的一动一静都属于生存的范围。】
回归生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是事物的主体,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没有身体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保重身体是第一要务。身体如道,无道无物,无身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