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这句话恰恰体现,作为国家得以发展的中坚力量--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01 知识有用吗?
当国家面临“灭顶之灾”,面临亡国的危机,当人民备受外来侵略的侮辱,当土地一点点被人掠夺,对于知识分子,无法直接面对残酷的战争,投笔从戎只能是少数。
他们内心深藏家国被掠之恨,奋战于教育一线,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洒在躲避空袭警报的防空洞,洒在校园每间教室的讲台上,洒在无处安放身躯的狭窄一角,始终不曾放弃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理念。
✍️你能说,知识对于真枪实弹的抗战时期是无用的吗?知识对于国家的作用,到底在于什么?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知识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02 三代知识分子的“使命”
这是一部以孟樾为代表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不同的,却又相似的英雄气节与光辉形象。
️✔️诠释三代人对于战争的理解,救国家于水火的行动方式,比如:吕清非宁愿以自我了断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愿为日本人效命;孟樾(弗之)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为民族之振兴的不卑不亢;澹台玮为战争而牺牲。
从吕清非到孟樾(弗之),到澹台玮、嵋等人,他们心中都积淀着屈辱与愤怒,同时生长着觉醒与反抗,这就是当时支撑着中华民族跨越难关的民族凝聚力。
03 女性历史言说的品格与品味
️本书中宗璞先生在小说中通过对革命叙事,从另一种角度强调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弘扬,结构完整,阅读这部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感受更多的是战争给人造成的精神伤痕,女性的柔情化解了恐惧与烦恼。
优雅典美的叙述语言,则源于宗璞本人幼承家学,传统文化根基深厚。
️️️✏️写作的三十年间,宗璞先生丧父丧偶,忍受耳疾、眼疾与脑溢血的折磨,也不负身边朋友与读者的期望,奋力完成这部以女性视角来描摹,在民族危亡的岁月里,这些布衣长衫的读书人为中华文化源源不绝忘我奋斗直至牺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