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将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通常是一些深层心理问题的表现。这是专业术语,对拖延症的官方解释,职业白领和在校大学生是主要的患症人群。
他们往往不是因为过于忙碌而无暇完成任务,是病因:一、环境因素,拖延者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二、任务难度, 任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发生,任务越复杂,人们往往越容易拖延三、个体差异,非理性的观念 如果个体认为回避失败动机高于追求成功动机时,个体会倾向于以拖延的方式回避可能的失败。
就像,今天我面对今天这个写作话题一样,并不是因为我没有时间才会拖延到这个时候才来写作,而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下笔,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好这篇文章的内容,我有点迷茫,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准备好了我自然会开始,自然会按时交上文章。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我被沉迷在聊天软件,娱乐视频当中,就算有时间去看书,也不选择开始写作业。
其实,摆脱拖延症最重要的是,先让拖延症患者完成任务时,是处于一个放松的情境下,去掉各种各样的外界的娱乐诱惑,保持自信心,不要想着有很多次再等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要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2019 汉教 沈泳芬 2019058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