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遇到迷茫期。
一方面,工作与生活上,担任新角色,面临新挑战,有更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协调与解决。初来乍到,心态还未调整,能力还需提升,颇有些不适应。另一方面,日益固化的文风,实在有些烦闷,在思考新的突破,以及更优的发展。
如何适应,如何提升,如何突破?明知道,这是一次新的成长契机,但跳出以往的舒适圈,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好几天,郁郁寡欢,心事重重,整天抱头冥思苦想,却始终不得要领。不仅耽误工作和生活,而且白白耗费时间。
忽而想起,与Hope姐的聊天。Hope姐历经风雨,却始终乐观积极,浑身上下,散发正能量。她是许多人的明灯,指引许多迷茫的灵魂。可是,我却好奇:“Hope姐,当你迷茫时,谁来劝慰你?”她略一沉吟,说道:“去读书。”
去读书。多么睿智的一句话。
没错,人在迷茫时,实在不宜做重大决定。但是,也不能一味思虑与纠结,白白耗费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殊不知,很多道路,很多方法,并不是闭门造车,抑或天上掉馅饼,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中获得的。
或许,所谓的迷茫,所谓的舒适圈,之所以难以摆脱,便在于光想不做。其实,在迷茫之时,去读书,去交友,通过各种学习的方式,积极有所作为,才是一种更负责任,更有效的途径。毕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是一种自助的方式。每一次成长的破茧,虽是个人的责任,但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积极寻求,来自他者的智慧与帮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自书本,来自圣贤,来自亲友,他者的经历,感受,以及反思,总会对我们有所触发。
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以及广泛社交,一颗迷茫而浮躁的心,也开始慢慢沉淀。遇到很多好书,在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中,我的许多困惑,得到解答。遇到很多优秀的人,在与他们的深层交往中,为我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视角。
忽而想起,在读大学时,某位师兄在交流会上,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我很迷茫,也很痛苦,但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在破茧成长。”或许,迷茫与困惑,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很可能是一次成长的前奏,破茧的契机。
毕竟,一马平川的生活,并不会带来改变。每一次迷茫,每一次困惑,都是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机会。当我们努力学习,终于拨开云雾,重见天日之时,便会发现:朗朗乾坤,无限广阔,我们又抵达新的高峰。
因此,一切变得很简单。当我们迷茫时,就努力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解锁的钥匙。当我们坚定时,就拼命努力,在轨道上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想太多,做太少,才是对宝贵青春的最大浪费,对自己才华的最大辜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而弗待。
充电与赶路,总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