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执圭(1),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2),足蹜蹜(3)如有循(4)。享礼(5),有容色。私觌dí (6),愉愉如也。
【注释】
(1)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见圭如见人。
(2)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
(3)蹜蹜:同“缩”小步走路的样子。
(4)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
(5)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
(6)觌:dí,会见。(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不同场合不同的姿态,正式场合庄重谨慎,私下里可以轻松愉快。注意场合注意行为。
孔圣人对待礼仪规范都如此一丝不苟,那么我们呢?
在我们的工作中,必要的礼仪形式也是要有的,不管是表示隆重,或是表示相互尊重,或是表示其它的含义,都是必要的。就像家校关系,尊重家长也是必要的礼仪。
礼仪是神圣的,尊重别人即是尊重自己。
10.6
君子不以绀(ɡàn)緅(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xiè)服。当暑,袗(zhěn)絺(chī)绤(xì),必表而出之。缁(zī)衣,羔裘;素衣,麑(ní)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he)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chang),必杀(shàì)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注释】
绀(ɡàn):深青透红的颜色,古时斋戒服装的颜色。
緅(zōu):黑中透红的颜色,古时丧服的颜色。
亵(xiè)服:在家穿的便服。
袗(zhěn):单衣。 絺(chī):细葛布。
绤(xì):粗麻布。 表:套在外面的衣服。
淄(zī)衣:黑色的衣服。 羔裘:黑色羊皮做的皮袍。素衣:白色的衣服。 麑(ní)裘:用小鹿皮做的皮袍。麑,白色小鹿。
袂(mèi):袖子。有:同“又”。 帷裳:上朝、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做,不加剪裁,多余的布做成褶叠。
杀(shàì):减少,裁去。羔裘玄冠:都是黑色的,古代用作吉服。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作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家居的便服。在夏天,穿细葛布或粗麻布做的单衣,外出时一定要加套外衣。黑衣配黑色羊羔皮袍;白色衣服配白鹿皮袍;黄色衣服配狐狸皮袍。家居的皮袍,要做得长些,把右边袖子做短一点。睡觉一定要有被子,要一身半长。冬天把狐貉he的皮做坐垫。服丧期满脱去丧服就可以佩戴各种装饰品。除了礼服用整幅的布,别的衣服都是剪开裁制的。不要穿黑色羊羔皮的袍子戴黑色礼帽去吊丧。每月的初一,一定要穿着朝服去朝见君主。
红和紫是君王使用的贵重 色彩,不能随便使用。古代的等级制度体现在方方面面,连色彩都有明确的区分。现在大家可以穿各种颜色的衣服也是进步、开放的表现。女为悦己者荣,穿衣打扮也体现了自己的对世的态度,穿衣得体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
10.7齐(zhāi)①,必有明衣②,布③。
齐(zhāi)必变食④,居必迁坐⑤。
【注】 ① 齐(zhāi):通“斋”。古代在祭祀前所作的身心整洁工作,如洗浴、不饮酒、不吃禁忌食物、不与妻妾同居等,称之为斋或斋戒。
② 明衣:浴衣,古人在斋戒期间沐浴后所换穿的干净、明洁内衣。斋必沐浴,明衣浴竟所服。浴方竟,身未燥,故有浴衣,用布为之,着之以待身燥。
斋戒,这是古人进行巫术仪式或祭祀大典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它虽有烦琐和短时间限制自由和人性的弊处,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减少外来刺激,收敛欲望,纯洁身心等方式,节制享受和快乐,让人的内心安静下来,恢复到本真专一的状态,以真诚和敬畏之心对待后面即将举行的仪式,求得人的心灵、灵魂与天地的沟通和对话。
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相信什么神灵,也厌烦烦琐的形式、仪式,但我们不会不顾及我们心灵的安适、良心的温软,我们更不会不顾及天地间自然和人性的道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对心灵和天地间的正义时常怀有敬畏之心,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头顶三尺有神灵”和西人的“仰望星空,俯察心灵”的深刻内涵吧。
然而,现代物质和科技的发达,也在无限制无节制地膨胀着人们的欲望,有不少人的生活方式,由最初的被动接受外来刺激,到后来的主动寻求刺激,由初级的肉体感官刺激发展到对权力欲、占有欲和虚荣心的无限满足和追逐,他们在无度的外界刺激和物欲的满足中,与世俯仰,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荒芜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灵魂成了无所依托、萎缩孤苦的游魂野鬼。
我们不一定要斋戒,但我们不能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人类道德常怀敬畏之心。
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曾做一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对联告诉人们: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此为人之精气神。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祭祀看做一项重要的活动,本章描述的是在活动之前,从身体上如何开展准备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