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的硅谷银行出现了市值一天内蒸发94亿美元的突发状况,紧接着出现排队取钱的现象,甚至办完取款手续后要一星期才能到账的局面,随后出现了停牌,于3月10日正式宣布破产倒闭。
我们还在懵瓜的时候,不禁会问:美国的银行怎么会倒闭呢?银行这种东西还会倒闭?
01朱墨交错的演变
在说硅谷银行前,我想先说一说交子这种货币。
四川这个地方,在我国的宋朝时期,由于产铜量少,由于战争的原因(主要是打不过别人,被人抢走了铜钱)这个地方在全国都用铜钱的时候,他在用铁钱。你要问为什么不用金银?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流浪汉你为什么不去吃肉,道理是一样的。
铁钱可以流通吗?可以,只不过费馒头。你到街上吃顿饭,弄个大点的口袋还能够付账;你到街上买二斤肉,还能背动铁钱;你到街上买两头牛,可以用车拉一车的钱,不行的话还可以拉第二次;你要到街上买几百斤的物料,只能……,有可能要先雇佣几辆甚至十几辆大车拉着铁钱,不行的话还要跑第二次,第三次……
于是,16位企业大佬共同商量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共同发行一种简便的东西,方便大家使用。
这种东西就是交纸(也称交子)。
朱墨交错,盖的是印章,承载的是信用。
那个时候的纸币拿到现在来讲都是良心界的扛把子,原因无它——100%的储备金:有多少铁钱,发行多少纸币。
负债上永远是零,这种做法真是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百姓,唯独对不起自己。
负债上是零的意思就是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本质还是债务问题。
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后来的事情就好说了。问题的根源在于贪婪:有人看着眼前的纸币不禁生出一个主意:多印几张不就更有钱了吗?于是张三开始多印几张,李四开始多印几张,……
终于交纸变成了厕纸。
02浮云有多厚?很薄
世界上的货币演变跟交子的演变大同小异,也是由金银到后来的纸币。有人问不是还有数字货币吗?数字货币只是支付方式的不同,你口袋里的五块钱还是五块钱,只不过花的时候原来是从钱包里掏,现在变成了扫码。
金银的产出是极少的,不要光看世界的总量是多少多少吨,不要光看“中国大妈”擒拿华尔街巨鄂,到了我们老百姓手里就成了跳蚤腿上的毛——看不见啊!
知道点历史的人就会知道,白银在我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个地位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白银很多都是往中国流入的,原因就是我国拥有货币发行权,有了货币发行权就可以控制银根紧缩,可是为商品定价。当时的法币就是没有货币发行权,美国想把你变成原材料和市场的供应地,英国想把你变成英镑的附庸,日本想让你进入“共荣圈”。
而美国政府是没有货币发行权的,货币发行权在银行手里,准确地说是在私有银行手里。
聊到这里事情就简单多了,这里面的小九九可以参考交子的演变历程。
你以为银行的利润从哪里来,光靠那存储的那点利息?背后的衍生链条有多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万物皆可衍生。所以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银行立马就会倒闭。
有人会问没有储备金吗?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03信用是常青树
没有货币发行权怎样管理,利率。通过调整利率改变负债的大小,保证不越雷池,保证有饭吃,如果调整利率的时候手抖一下会怎样?雷曼史弟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地前进,可是没有想象得那么快,也没有看到的那么美好。一百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生,也许是几代人。在刚刚经历全球疫情稍稍稳定下来后,谁也没有想到我们能在网上看到一百年前几乎相同的经历。
一百年前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大量的人员失业,牛奶倒进河里,工厂关门,银行破产……几乎在一百年后又有了相同的遭遇。
辜鸿铭有一句名言:银行就是天晴的时候把雨伞借给你,下雨的时候把雨伞收回去的人。
多可怕!
聊到这,有人会问:我们也会这样吗?
我想给这种人再一次说一下我们中央银行的感人事迹:当时还是苏维埃政府时期,那时的人没有学历,没有金融最基本的常识,没有所谓的变色油墨,不懂记账,不懂会计,就凭为老百姓办事的信念,始终把“信用”两个字放在首位,才走到了今天。
这种精神放到现在也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论是个人还是大大小小的企业,说到企业,不禁想起蚂蚁集团为什么会破产,仅仅是讲了几句话吗?用此文的观点重新审视的话是不是……
(文中如有不正确的知识点请不吝指正,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