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言成篇,寡陋浅短,关乎普通人的商业逻辑,乱弹琴,勿当真)
1929年至1933年,全球经济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大萧条。这场危机不仅摧毁了无数企业和家庭,更让整整一代年轻人陷入了绝望。
失业、破产、悲观情绪弥漫,年轻人刚毕业便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想要努力奋斗却看不到未来。短短三年,这代年轻人便被毁了。
而随后的八年漫长阵痛期,更是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希望。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1941年,11岁的巴菲特踏入市场;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1973年,拉里·佩奇出生;1984年,扎克伯格出生;1995年,马斯克来到美国。
这些名字如今已成为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的象征,而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所处的经济上升期。
在那个时代,车库文化盛行。年轻人没钱租办公室,买不起设备,但他们有梦想和激情。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在廉价的车库里,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1929年的年轻人到死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几年后却有无数年轻人在地下室里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十年,便是一辈子。经济衰落期的年轻人,终生成就远远小于经济上升期的年轻人。
年轻人毕业后遇到经济不景气,只需十年,就会被彻底改变,心理扭曲,越来越猥琐,影响终生。
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人没必要被迫顺从环境。既可以找适合的环境,也可以尝试改变。
如今许多年轻人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考研和考公上。他们并非对知识或事业感兴趣,而是想苟个学历,苟个工作,然后混一辈子。
当然,考研和考公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只是为了混个学历、找个安稳工作,而不是出于对知识和事业的热爱,那是时代的遗憾。
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去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去勇敢地创业,去为社会创造价值。
对比当年的经济大萧条,如今的社会遍地都是工作和机会。技术创业、内容创业,短视频、直播、电子宠物、垂直AI领域,零投入,上限极高。
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人们却往往会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不敢迈出那一步。
经济周期对一代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上升期固然能带来更多的机遇,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有人能够逆流而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年轻人不应被环境所限制,而应勇敢地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和未来。
(周愚,资深评论人、商业评论人、财经评论员、策划人、投资人,某宝前十品类操盘手、多家媒体及机构邀约评论人,发表商业评论千万字,已委托快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