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满满的都是燥热的气息,一点风都没有。尽管这样,地里的人们却没有停止手中的活,汗水在他们额头上打滚,流过眉毛、双眼,再穿过黝黑的脸颊,然后直接落在干旱的土地里。下午三点半左右,“哇哇哇”的叫声打破了夏天的宁静。一户农家小院里传来了热闹的吵闹声,“又是个女孩!”吵闹声也只是短暂的一会,很快这个村庄又恢复了平静,只有几只知了在不耐烦地撕叫着夏日炎炎。
这个村庄背靠山,前面是一大遍平整的农田,简单来说,村民们开山掘地建起的房子,组建起来的村庄。还有一条古老铁路在村庄的中间,把原来一个村庄一分为二,变成东村和西村。正好建铁路那回,我们家在中间,于是被迫迁移到了村庄的最东边,在一座小山下掘地三尺建起房子。
我父亲有六兄弟姐妹,其中俩个姐姐,俩个哥哥,一个妹妹。父亲出生在解放初期,当时十几岁时还参加过生产队,过着上餐不知下顿的生活。结婚后,也就从凤凰牌自行车开始,慢慢生活走上正轨。新建铁路停靠站在家附近,正依靠着地理位置的优势,爸爸买起了第一辆摩托车用于搭客,不出半年,家里又置了最早的长虹彩色电视。这可是村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白天全村的孩子们都拥过来看电视,好不热闹。
每天清晨,鸡鸣狗吠,炊烟袅袅,踏着白茫茫的雾水,还没来得及吃早餐的村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农活。他们挑着两个大大的水桶,来到小水坑前轮流挑水,然后挑到各自的菜地里淋菜,望着白花花地水从水桶喷头里撒下来,菜苗渐渐的长高,村民们都露出大大的笑容。我家也不例外,不过这些事情一般都是我妈妈做的。早上5点多,她就开始为我们煮粥,洗碗,晾粥给爸爸,然后再去菜地里淋菜。每个人都是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淋完菜,接着才摘菜拿回到各自的家中,这时候才开始用早餐的。
日日如此,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