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四月天,曾有两次去了眉山丹棱,登老峨山。
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海拔1142米。突兀一峰独峙,雄踞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时有烟去在半山飘浮,尉为壮观。山形酷似峨眉,雄秀奇险幽,颇有峨眉山的架式。
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
据地方史志载,老峨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建寺于隋,兴盛于唐、宋、元、明、清,山中共建有72座寺庙,僧侣最多时竟达千人。唐代开元年间,道教传入老峨山,先后在山中建了36座庵堂,有近400名道士修道山中。著名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苏东坡、道教人物杜光庭、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等名人雅士曾游览此山,留下许多赞美诗篇。民国时期,社会动乱,土匪长期啸聚山林,老峨山许多景观寺庙被破坏。
在老峨山上有个东坡岭。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父子去雅州拜见简夫途经老峨山时,在此遇万年寺了缘法师,从此结下佛缘,欣然题写“老峨眉山”相赠。后人遂将此处命名为“东坡岭”。
不过,东坡岭在老峨山右行上山的中段。新的上山线路还是在左侧,过德福门、长寿门、康宁门、富贵门。这几道门一过,您就在心里叫好吧。
沿途幽林森森,古意浓浓,有不少胖和尚笑口常开。
从这条新修的道上去,可以登上礼佛台拜谒菩萨。不过,上山也真要有点勇气才行,又陡又长,喘着大气,腰腿酸胀,方始匍伏于菩萨脚下。
再往上横向右侧而行,便到了舍身岩,可览尽老峨山风光——
在此总会想到峨嵋山舍身崖,那更是让人惊心胆寒哪。
山风拂面,也搅动着翠绿的林木。
继续右行,到了金顶,要拜谒的菩萨有三层楼高,金璧辉煌;且在金顶上,更加能感受到老峨山的辽阔——
前说过,其实,从老峨山分岔处右行,也可以经过九老洞、东坡岭,直上金顶——这才是老峨山登山的“正道”。而我们正从此处下山。
沿途有很多这样的美景——
有汉代“佛鼻寺”遗址,来自西域的圆觉法师所建,是佛教入蜀,兴于老峨山的见证。不过寺在何处,却也没有见到。
到过峨眉山的都知道,那里有个九老洞,在老峨山也有个九老洞,不过这正是应了前述中的话: 先有老峨,后有峨眉。
再往下午到了鸳鸯树,人间有情,树变连理。两株大小相仿的树,紧挨相拥而长,相传为西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亲手所种,多次死而复生。
不远又有回头路。这是个断头路,意喻不要走回头路,或者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往下有仙女池,虽无缘见到仙女,欣赏一下仙女们玩乐的地儿,也很惬意。
最后,从本该“正道”上山的分岔路出,脸红心跳地观赏佛缘爱之天伦之乐——
这里可以乘电瓶车下山,也可以步行继续观景,一边为山林“坦途”,一边为栈道(有湖没游,待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