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心理舒适区吗?
备考期间我十分的沉迷TED,时常在休息的时候会看上十多分钟,听得分享次数多了,我渐渐的在成功人士的身上总结出一条小规律——勇于走出舒适区!
在听的时候其实还比较得懵懂,舒适区?那就是要勇敢的踏出一步是吗?比如说我想要变得自信一点,所以我就勇敢得走出内心保护我的躯壳,我亲切且热情的与陌生人交谈、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等等。我以为我已经完全走出了舒适区了。直到我看到了另一个观点。
心理舒适区指的不是环境,走出了新的环境并不完全的说你已经踏出了心理舒适区。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里,适应了监狱生活的老布,他是完完全全的适应了监狱的生活,最终在出狱之后,选择了自杀。对于这一幕我的印象十分的深刻,我看过原著,也看过电影,当时觉得很是震惊。我也不由得想起的我外婆,几乎一辈子都习惯了乡村生活的她,对于城市的节凑甚是格格不入,每每来探望我们都待不了几天便嚷着要回去。这也许就是他们的心理舒适区了吧。
书中说到心理舒适区指的是:当我们面对焦虑时所选择的应对方式。并且心理舒适区带给我们是一种控制感。我时常留心观察自己,特别是在面对焦虑(学业、生活)的时候,自己的应对方式其实就是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这种时刻,我们常常会选择我们熟悉的方式去应对问题。所以这种问题很有可能会被遗留或者是被冲刷。当下次出现的时候,问题依旧,自己依然在原地踏步。
人们往往会用熟悉的应对方式去构建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环境去选择应对方式。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蹂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