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上,互加计划发起的“云伴读”活动中,专门邀请了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这位新教育的发起人在cctalk平台里讲他的著作《未来学校》,当天就有2万6千人左右在一起聆听、学习,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未来学校,它既是新教育追求的样子,更应该打响了是教育变革的信号弹。想要做到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未来学校才能真正做到,那里不分班级、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论你什么时候想学,它就在那里。
听说这本书是去年的培训中,大致了解了内容但没有买。在这个超长版的假期里,用伴读和聆听的方式学习两遍,也是我的福气。
前几日,朱永新又做客樊登读书会,我激动的还是想再听听未来学校的样子,这样人性化的学校,我恨不得它今天就能建立起来。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它对于学习者的自律性要求非常高,不再是教师、家长逼迫下的学习方式。它能最大程度的满足那些有个性、有需求者的学习愿望,让很多热爱学习、热爱钻研者的潜能无限放大,它令人神往。
几年前,有一次和儿子聊天时他说:将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校上学。话里面有很多层的意思,我懂得。我当时还想咱们的《义务教育法》能否容忍。我的孙子可不可以和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孩子一样,在家里自己教,让他学他想学的、感兴趣的东西。想起儿子的高中生活,我都觉得想要考个985或211真是太不容易,每天刷不完的题,没睡过一个好觉,那种压力让我戏称—能抗过中国的高考,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情做不了。再想起某高中一条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鸡皮疙瘩可以抖一地了,这就是许多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之一吧,压力太大了,多少孩子在高中时就抑郁了呀!怎么人们的观念还在200年前啊?不上大学真的就无法谋生,改变命运了吗?还有就是教师入职门槛太低,现任很多老师自身并不懂教育学、心理学,对于孩子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只看表象不知道内因,自以为是的批评教育,甚至恶语相向贴标签,导致很多孩子由于对教师的失望和憎恶不愿意再学习。又迫于种种的压力不得不出现在学校,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看着他们麻木不知所终的感觉其实挺难受的。
现在,国外有些公司已明确求职中不用提交学历证明,更看重于人的实际能力,未来学校配套的是社会需求和人们观念的变革。这让我想起了达芬奇,他为力求画作的完美,他不仅自学解剖学,还涉猎建筑学、军事等等方面。我觉得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感兴趣,想知道,为此学习者定会废寝忘食,会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不是。而不是一刀切的学习一样的书本知识,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
未来学校对教师来说挑战是越来越大,这个职业有一天需要的人会越来越少 ,留下的都是精英,对于国家、社会、学生来说是好事。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未来学校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