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周日孤独,那就索性继续读书学习并翻译古文句子日行一善,向着属于自己的反思深思并写作的兴趣之旅出发,坚持践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人生信条。
墨子先生终于在见了楚王以后,说的是:“如果现在这里有这样一个人,竟然舍弃自己华贵的彩车,发现邻居有辆破车,却想去偷过来;舍弃自己的锦绣衣裳,发现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去偷过来;舍弃自己家的美食佳肴,发现邻居家居然只有糟糠,却也想去偷过来(占为己有)。那么请问您认为这是个怎样的人呢?”楚王回答说道:“我觉得这人一定是患了偷窃的病。”
墨子先生接下来说:“属于您的楚国地域,方圆五千里,而宋国的地方,却仅仅方圆五百里,这就如同拿彩车与破车相比啊;楚国有云梦大泽大片的肥沃土地,犀牛、兕兽、麋鹿满地都有,长江汉水中有富饶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再看看宋国却甚至连野鸡、兔子、狐狸等等都没有啊,这就如同拿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了啊;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等名贵木材,而宋国竟然连棵像样的大树都没有,这就如同拿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了啊。从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楚国若是去侵略进攻宋国,那就与有偷窃病的人是同一种类型了。所以我认为大王您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一定会伤害了世间道义,却最终不能完全据有宋国的。”楚王于是回答说:“你说得确实好啊!即使是这么说,但是公输盘先生已经给我造好了云梯,我们还是一定要去攻取宋国的。”
非常经典的一段文字,令我欣欣然读完并掩卷深思良久。关于和平与战争的叙述与争论,单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中,早早就有所耳闻许许多多。古今中外能人志士们能说会道的也不少,但是我认为只有今天墨子先生这段对话,让我有了不同的收获。读完之后细细品味之后,墨子先生的智慧与勇气马上有所体味,确确实实是一篇力谏国君罢兵有代表意义的名篇。
过程中,墨子先生以国王自己得出的“偷窃病”为喻(三言两语,当事人感同身受自己得出小结),然后是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层层递进。比如楚国自己坐拥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如华车锦衣,却要想去掠夺相反面贫瘠弱小的宋国,确实恰似富翁觊觎乞丐的破碗烂衫等等。到了末了,楚王虽然是口头称善,竟然却以“云梯已造”为由执意开战一意孤行,那就更是揭露了强权逻辑的荒谬了。
其实,这就恰似我们一般人、老百姓有时候做了“大冤种”,诬告陷害你的人比谁都知道你的冤屈。所有的侵略者都有相似的本质,明知自己的行为举止是不义的,仍会以既成武力为借口执意去践踏道义。墨子先生的雄辩如明镜,在遥远的古代就透过智慧照见了战争本质是贪婪的病态,确确实实难能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