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端午,似乎空气中就能闻到粽子的香味。而画家们则是把关于端午的温馨记忆,完全注入到画作中——儿时妈妈包的粽子的香甜和手腕系上五彩丝线的欣喜,长大后回味仍留恋不已。而家人团圆的绵软情谊,也随着粽针和粽绳,翻飞在这五月温热的香气里。
端午美味
端午过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情绪容易低落。饮食方面适合吃补脾养心的食物,散发着植物清香的粽子融合了糯米和粽叶的精华,最是应季。
此外,“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端午前后,正是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节,画家的笔下除了粽子,当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金枇杷。江浙一带的习俗则是端午吃黄鱼。西北等地则是插上了艾草叶。
▲清 任伯年《端午图》
▲午日诗成角黍香。郑乃珖(1911-2005)作于某年端午。
▲买粽子。某年端午,丰子恺画于四川。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丰子恺(1898-1975)
▲端午美味图。齐白石(1864─1957)作于1953年。
▲唐云 《端午即景》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朱宣咸(1927-2002)某年端午作。
端午习俗
“端”是“初始”的意思。此时,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转弱,白天渐长,夜晚转短,天气开始炎热,毒虫滋生。依照旧俗,人们多会在门上悬挂温经通络、散寒解表的艾叶和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菖蒲以取驱邪避秽之意。
丰子恺在《端阳忆旧》中,回忆了他幼时过端午的情景。“据说老虎头、桃叶、蒲剑可以驱邪;蜘蛛煨蛋可以祛病;苍术白芷和雄黄可以驱除毒虫及毒气。至于门上的王字呢,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在丰子恺看来,端午种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先祖的敬畏,也是平淡生活中难得的点缀。
▲张大千 《端午习俗》 1979年作
齐白石 《端午》
▲齐白石 《五日节》
▲陈半丁《天中五瑞图》
▲任伯年《端午图》清
当然,过去人们纪念屈原,对付吃掉屈原的“妖魔鬼怪”需要办法,因此想到请降魔除妖大师钟馗下凡,使不吉的日子变成大吉大利。
▲《钟馗读骚图》程十发
只闻凭吊介之推,竞渡还因屈子哀;
此外无人同此日,为多禁忌请公来!
▲《驴背钟馗》陈洪绶 69.5×32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看罢了端午大师们的画作,今天的你吃粽子了吗?美景配美食,岂不乐逍遥~最后,小艺在这里祝大家端午快乐,阖家欢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