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挂职锻炼要多“当战士不当绅士”
近期,通过对几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的学习,让我深有体会,这几起案例既有日常监管不力,也有作风不实,搞形式主义,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一直以来,挂职锻炼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丰富年轻干部工作经历,提升业务能力,锻造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年轻干部挂职锻炼“重形式、轻内容,重搭台、轻引导,重部署、轻落实”等“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
尽管年轻干部作为挂职锻炼的主体,其自身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挂职锻炼成功与否的关键,但从挂职锻炼整体安排落实上来说,相关部门的外力因素必然不可缺位。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年轻干部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县区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作为组织部门,要扎实应用好年轻干部挂职锻炼这一重要武器,警惕挂职锻炼安排部署落入形式主义“窠臼”。
要“统筹兼顾”,“号”准定“岗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统筹考虑年轻干部个人特性、专业背景、相关经历等因素,结合县域事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择优选择一批上进心强,有责任有担当的年轻干部到重要部门、岗位“墩苗”历练。设定岗位要“号”准年轻干部的个人意愿,结合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做到“双向选择”。同时,要做好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的保障工作,明确挂职锻炼期间,人事关系不变动,各项工资待遇持续落实。
要“名实相符”,“盯”着给“位子”。个别部门对年轻干部个人能力素质依然抱有“不信、不敢、不想”的心态,把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束之高阁”,导致年轻干部挂职锻炼虽有其“名”却无其“实”。组织部门要积极履行安排落实的主体责任,紧盯部门严格落实,将年轻干部纳入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分工,真给“位子”、交任务、压担子。同时,要求各部门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帮带机制,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班子副职或“老师傅”帮带挂职干部。
要“奖惩并用”,“揪”着抓“落实”。在年轻干部挂职锻炼过程中,组织部门要严格落实干部平时考核、日常考核等工作,加强对年轻干部履职尽责、工作实绩的监督。要仅仅揪住年轻干部岗位职责,紧盯日常表现,适时奖惩。引导年轻干部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政治理论、实践经验,完成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对于综合表现突出的挂职干部,给予评优评先资格,挂职结束后提拔晋升实职;对于不遵守纪律规定、人浮于事,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批评教育后依然没有改观的挂职干部,立即取消其挂职、年终评优资格,遣返回派出单位。
要“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挂职锻炼是磨砺年轻干部能力素养的有效武器。组织部门只有以实细严谨的工作作风落实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才能避免陷入挂职锻炼的形式主义“窠臼”,推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