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笔记是防止记忆模糊与灵感流失的有效手段。今天这篇文章,结合《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中的有价值内容,用如下建议,帮你构建更好的笔记习惯。
一、笔记方式哪家强
书中推荐的是纸质笔记本记录,而我恰好更喜欢用电子笔记记录,两者各有优劣。
纸质笔记书写空间灵活,样式多,方便习惯写字的朋友。而电子版笔记省去了最后整理和扫描的过程,不过操作程序的确相对复杂。
在二者各有千秋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如果能够两者搭配使用的话,或者效果更好。
二、三本笔记法
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三本笔记法”,即准备三个笔记本,分别是“记事笔记本”、“航母笔记本”、“日程笔记本”。
其中,“记事笔记本”用来记录灵感和安排紧急任务;“航母笔记本”作为“硬盘”,把“记事笔记本”中的临时记录都收纳起来的同时,还可以记录“商谈结论”、“会议内容”等更大规模的信息;而“日程笔记本”,顾名思义则是用来记录日程安排的。
在我看来,本书作者如此做法固然可取,但仍然可以进一步精简。可能由于这本书毕竟是五年前出版的,所以方法没有得到更新迭代。现在来看,完全可以用电子笔记替代“航母笔记本”。同时,记录的不同内容也完全可以记在同一电子笔记上,只要进行分类即可。
三、使用笔记本激发创意
这一部分实际上告诉了大家一个头脑风暴的好方法,了解思维导图的朋友可能更熟悉,即:围绕一个主题,联想所有相关的概念、想法、思路,任何顾虑都不必介怀,只要产生了想法就记下来。笔记本的帮助在于,把所有产生的想法都写下来,就没有瞬间遗忘的后患。
这种方法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打破了思维程序的禁锢,从而提高了思考效率,让创新的能动性也大幅提升,有效激发了创意。
四、康奈尔笔记法
作者在本书中也提及了康奈尔笔记法,一种便于把握课程重点与及时复习的笔记法:把笔记页面分成三个部分,在听课的时候把全部内容记录到“正文”部分,然后在复习时把关键词、重点整理到左边的“关键词”一栏,便于日后查阅;然后再在“概要”一栏中整理出当天内容的主旨。
康奈尔笔记法可以有效用于课程笔记、会议记录以及讲座记录等,这种笔记方式能够让我们及时整理和复习重点,从而有效牢固吸收精华内容。
五、日程安排笔记的三建议
日程安排笔记旨在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效果。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和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中提到的一样,就是明确首要任务清单。任务清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明确了任务的轻重缓急,把握了当天的正确方向,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时间碎片化和无理由浪费。
第二个建议就是一定要保留足够缓冲时间,即在工作时间之外腾出固定时间用于周转。如果突如其来出现一个任务,又或者由于外部因素导致事件延误,缓冲时间的必要性就瞬间凸显。
第三个建议,是以月为单位进行制定任务清单。这样做和日计划周计划并不冲突,甚至有能力者还可以制定年计划。制定月计划的好处在于,从一个合适的时间维度出发来审视任务的优先级,从而避免自己过于短视,让自己的任务安排更明智。
六、A书评
本书最让我有触动的就是作者介绍的这种简单明快的读书笔记方法。所谓A书评,就是“Action”书评,即以行动为目的的读书笔记。
作者建议我们看完书之后,要把自己怎样做的建议写下来。因为她认为,读书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能够运用书中的思想,所以把这种运用方法写下来。这样我们每次看到自己的书评,就会直接想着如何去执行新的方法,而不是再沉陷在文字中。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删繁就简,省去了纠结和过劳的时间浪费,简单有效提升自己的效率,改良行动力。
七、笔记本内容的数字化处理
这一条建议又是针对纸质版笔记的,作者在书中详细阐明了如何把纸质笔记转换为电子信息进行储存。
另外,纸质笔记的关键问题在于整理为图片后的检索不便。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在记笔记时把不易检索的内容图像化,与日期结合,形成鲜明印象,便于事后查找。但实际上,这种手工查找方式的效率在我看来依然不高。在现在看来,如果恰当利用现有电子笔记的标签功能,就可以便捷找到关键字所在的笔记。
八、阅读本书的综合感受
本书的更多内容详述了纸质笔记的记录和整理经验,在我看来,普适性相对较低。不过,以上我归纳的建议,还是几乎都可以给大家带来便利的。
在这里,如果借鉴作者提出的读书笔记法进行总结的话,这本书最有用之处就在于明确笔记的目的性,然后用行动带来实际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促进大家形成更好的笔记习惯,助益学习、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