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当“村长”那些事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蛮子

01

那是我担任基层法院副院长的第三年。

四月底的一天下午,院长找我谈话告诉我,县委决定抽我去驻村下乡。

懵懂中,第二天我就被县委的小车接到康村,同去的除了组织部的干部,还有县妇联主席。

乡镇书记早已等候在村里。

村委会会议室,稀稀拉拉坐着一二十号人,烟雾缭绕。

组织部的干部介绍我们以后,乡镇书记宣布,免去康村原来的书记、村长职务;由妇联王主席主持村支部工作,由我主持村委工作。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成了“村长”。

因为事出蹊跷,一位同学调侃:“你一个院长,没当巷长,就当村长了,越级提拔。”

02

康村是大型国有企业征地村,是全县有名的富裕村。

正是因为有钱,村里多年不稳定:书记村长两派,村里管理混乱,多项工作落后,村民告状不断。

乡镇书记提起康村的问题很头疼,一时又选不出合适人选,只好求救县委。县委把主意打在有丰富农村经验的王主席,与我这个政法系统的年轻人身上。

虽然不符合村委会组织法,但也是权宜之计。

王主席年龄比我大一轮,从农村干部一直干到县妇联主席,是全县有名的女强人。

我们过去认识,但没打过交道。县委一个决定,把我们联系到一起。

那时我有个长安面包车。每天早上接上王主席,一起去离县城二十余里的康村工作。黄昏时分,又开车返回县城。名副其实地成了村里人。

03

临危受命,困难重重。

人生地不熟的,不知从何抓起。

走访谈话,座谈了解,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

康村1500多口人,一半左右被招到国有大企业上班。

工农差别绝不仅仅在一个户口上。

村民们到工厂上班后,接触新事物多,视野开阔了,思想活跃了。但还居住在村里,喜欢插手村里事情。指指画画,说三道四。这就是康村干群矛盾突出的问题根源。

我们紧紧依靠留在班子里的干部,既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慎重对待他们之间过去的分歧,防止他们有偏见、有倾向,促进他们消除隔阂,团结协作。

几天调查研究之后,我们召开两委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村里眼下的工作重点就是稳定人心、修建市场、打通巷道、组建班子。

大家一致认为,需要开一个全体村民大会,通报思路,明确任务。

04

就算开会,农村也有农村的习惯和工作模式。

大部分村民都在厂里上班,白天没法召集,只能晚上组织。

留任的副书记老党建议,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参加会议,会前先组织妇女们跳一阵广场舞,之后开会讲话,会后再安排一场露天电影。

虽然不习惯,但只能适应。

一如安排。那天晚上,村委会楼前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足有上千人。

还邀请了乡镇干部参加。

我们坐在临时摆放的主席台桌子前。百十名妇女身着彩装,满脸欢喜,伴着鼓点舞动着,观众席不时爆出一阵阵欢笑声。

两段舞曲结束,副书记提醒我们,村民都来得差不多了。我们宣布开会。

顿时全场安静,与刚才的震耳欲聋相比,似乎鸦雀无声。在主持人介绍后,我面对话筒,大声宣讲了事先写好的工作报告,因为是高音喇叭,我自己都能听到隆隆的回音声。

这是我第一次在千人面前讲话,虽然面对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但我还是很紧张。结束讲话后,拿稿子的手还控制不住在抖动。

05

康村的土地百分之八十都被工厂征用,少量的土地也无法耕种。

紧靠工厂生活区有块地,原任班子就有建设市场的想法。但由谁管,建多大,怎么建?争执不下,拖了几年难以定夺。

王书记与我商量,把建设市场做为我们工作的第一仗,打响打胜。

我与留任干部去实地考察。地界不清,杂乱无序。北边,多年堆积的垃圾成山;南边,许多房屋破败不堪,租住着不明来路的民工;路边工棚有两个汽修厂与三个小饭店……拆迁是前提之一!

资金从哪里来?留任干部说工厂欠村里一些征地款,集体企业欠一些分红款……收回欠款,筹齐投资款是第二步。

市场如何设计?是“日”字型,还是“田”字型,营业用房与商户住宅如何结合?设计几层?设计方案是第三步。

工作思路清晰后,我们召开两委会,因人施用,合理分工,兵分三路,立即行动。

不出半个月,拆迁、筹资基本顺利,设计出了三套方案需要确定。

我们召集党员与群众代表共同讨论。我这个自家都没盖过房子的人,拿着尺子,站在台前,面对贴在墙上的三套图纸,给大家比划着、讲解着,说明每套方案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由大家集体定夺。

确定图纸方案后,我们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公开透明地选定了工程队。

记得我们驻村不到两个月,期待了多年、又争吵了多年的市场破土动工了。在奠基现场,老队长们高兴地给我和王主席说:“没想到!没想到这难题在你们手里能解决”。

06

第一仗打得漂亮,我们信心倍增。

既然是全面负责支部、村委工作,还有许多日常事务与工作需要我们腾出手来协调、安排。

农村环境整治,王主席与我一起带领党员义务清理街道卫生;

创建星级文明家庭是妇联当时的中心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王主任把康村做为试点,搞得红红火火;

教师节,我们深入学校慰问教师,召开座谈会,现场解决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九九重阳节前,我们组织全村六十岁以上老人近百人游关帝庙,逛普救寺,登鹳雀楼;

…………

一时间,全村风清气正,人心思齐,祥和安宁。

驻村期间,为不打扰更多村民,我与王主席午饭就在村妇女主任巧玲家吃。

她丈夫跑出租,白天一般不在家,平素只有她与她女儿。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坐着小板凳,围着小方桌,吃着家常饭。有些村民还利用吃饭期间过来,我们边吃,他们边聊东聊西,除了反眏村里一些事情,有时还托我们在县城办些事。

07

最刻骨铭心的一项工作是打通巷道。

康村村子较整齐,基本正南正北。工厂规划后,村里决定在村委大楼前拓宽一条东西街道,既方便群众进厂上班,又符合现代文明村镇规划。

我们驻村前,多数沿街村民顾全大局,该让就让,该迁就迁,这条街道大多路段已拓宽、硬化,绿化、亮化,成了全村一道风景线。只是村西头有两户房子没拆,村民进出村还要从村南的破旧小道绕行,大家怨声载道。

我们专题研究“通巷”问题。

先后几次派干部上门协商,里边的这一户勉强同意搬迁。最西边的那一户,谁去了都碰一鼻子灰回来。

了解到那户人家孩子在厂里上班,我们专门找到分厂厂长给其做工作,得到的答复是:“家里的事我管不了”。

巷道打不通也是村民对上届班子的意见之一,村民七嘴八舌,我们骑虎难下。

两委研究并请示镇政府后,决定强制拆除。

提前三天,我们贴出通告,限期腾出房屋;

组织了铲车、推土机;

安排了派出所、法庭人员现场警卫;

认真研究了工作方案,分析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对所有党员干部进行了分工……

那天一早,我与王主席就到了村里,副书记老党说:“一切准备就绪”。

的确,那时八点不到,铲车、推土机集结到位;干警们依安排各自上岗;村干部都近距离围在左右。

高音喇叭播放着拆除决定和注意事项,巷道里挤满了围观的群众,有本村的,还有邻方村来看热闹的。

老党是总指挥。一声“开始”发出,铲车伸出长臂,直达房檐。

突然,屋顶伸出一个脑袋,不知房主老头何时爬上屋顶。

“谁敢拆!谁敢拆!”

“把我的老命要了!”

群众一片哗然。

铲车司机停住了操作,朝老党看着。

老党举着手提话筒朝房顶喊话:“老哥,别犯糊涂,赶紧下来,通巷是大势所趋。”

“你们一伙昏官,不要老百姓活了。”

围观的群众你言我语,向前拥挤着,各自发表着意见。

这时,一个年轻女子冲破警戒线,强行闯入。这是房主的小姑娘。

几个干警赶紧上前阻挡。

女子置若罔闻。

为了安全,四名干警把女子抬出警戒线。

女子拖着屁股强烈挣扎着。

争拖中,女子的双臂脱离了干警的手,抬着双腿的干警不知情,继续往前走,女子背部拖在了地上。

有群众看到这场面,赶紧制止。女子滚在地上,大呼救命。

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过来,指责干警的行为。

“风向”马上变了,干警作风成了热点。你一言,我一语,干警想往村委会走,被团团围住。

我过去把干警带到村委会办公室,围观的群众跟过来,把整个楼道挤得满满的。

争吵声、责骂声、质问声交织,剑拔弩张。火药味浓的,只要划一根火柴就会燃爆。

我紧急给在办公室坐阵的王主席汇报了情况,王主席立即通知在一线指挥的主干回来开会。

鉴于当时的情况,我们决定先停止拆除,安排人员送女子去医院检查;保护好干警,不能引起冲突;派被拆迁户的族人,把房主叫到村委会,继续谈判。

一方面分头落实这三项决定,一方面通过高音喇叭向村民宣布,希望大家不要围观,紧急疏散,注意安全。

大约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群渐渐散去。

干警们逐渐撤离。

村委会楼上就剩下我们几个主干,每个人都瘫坐在椅子上,像打败仗的士兵,脸憋得通红,不吭气。

没人知道什么时辰,没人记得吃饭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村干部过来告诉我,那个拆迁户想跟我谈谈。

我恍然醒悟。挺起身子,揉了揉眼睛,答应在另一个房间见面。

那个我一直没见过的老头,就是当时爬在屋顶的那个老头,坐在我对面。

我还不知怎么开始,他说:“对不起政府,让你们为难了。”

“我没有高要求,我的房子在路边,应该赔偿多些!”

我一时哑语。那么多的说客去了,你为啥不提要求呢?

无论如何,他找上门来,我心里一下轻松许多。

我握了握他那满是老茧的手,尽乎结巴地说:“能商量,只要大行大市,不离谱,就好说。”

我们很快安排人员与房主具体协商赔偿事宜,终于在两天后答成一致。

事情调解解决,房主自觉腾出房屋。

打通巷道,我们完成了第二场硬仗。

08

我们最得意的一项工作,是调整了一个好班子。

干部驻村工作毕竟是短期的,选拔优秀农村干部,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才是重中之重。

快到年底时,王主席与我商量,应该组建班子了。

我们一起找到乡镇党委书记汇报了想法,书记很支持。反复强调,你们在村里工作了大半年,情况熟悉,尊重你们的意见。

的确,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我们对村里的情况熟悉了,对各个干部也有所了解。

副书记老党,多年在村里当干部,底子清,情况明。老党年龄大些,但性格直爽,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我们驻村期间的各项工作中,他总是挺身而出,冲在一线。如果把担子压在他头上,应该能挑起来。

洪老师曾经当过联校长,上届回到村里进了班子。洪老师文化程度高,政治素养好,有智谋,较沉稳,尚年轻。是村委主干的合适人选。

按照组织程序,乡镇负责人来到村里,召集全体党员进行了民主推荐。结果与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应了那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当晚,乡镇党委召开会议,决定任命老党、洪老师分别为支部书记、副书记,推荐洪老师为村长人选。

有了新班子,我们放心地结束了驻村工作。

他们两个一鼓作气,短时间完善设施,让市场投入使用;打通巷道后,在村口修建了一个大门楼,彰显了康村的气势。

谁能想到,来之不易的新农村,不到两年时间,又因工厂扩建,康村需要整体搬迁。

班子硬,民心齐,工作顺。康村在规定期间内完成了举村搬迁任务。

一栋栋别墅错落有致,一条条马路宽阔笔直,村委大楼庄严气派,中心广场时尚豪华。时任省委书记来村视察后,即兴题词“山西第一村”。

09

转眼,离开村里二十多年了,当时的许多场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那九个多月的“村长”经历,锻炼了我,磨练了我的意志,教会了我工作方法,也给了我许多启迪。对我以后新岗位的工作,甚至一生都受益匪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