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亲情是最被看重的关系。
一是血缘的存在,二是从小生活在一起。从小生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幼年时期的相处容易产生感情,容易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性。血缘的合理性我常常感到不解,为什么曾经没有过接触,单单有着血缘关系就更有可能会帮助你呢?
这一点我是上大学之后慢慢领悟到的。人长大之后,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是萍水相逢,还来不及看清全貌就已经说再见。了解一个人不单单是看这个人的喜好与举止,更重要的是从他和身边人的关系中去了解。另外,中国人是要过年的,过年是要聚餐拜年的,血缘关系让我们相遇的更加频繁,有一个理所当然的理由保持联系。而朋友之间就算约定好了多联系,也许也没有机会再联系了。因为刻意的要求会让人有一种被控制感,谁也不必要听谁的,哪里没有朋友呢?
传统这一方面是一件好事,它被我们古人建构起来,让生活有意义为目的。传承下来的传统让我们自然而然相聚,保持联系。但换种思维方式,假如从现在开始,每个家庭的小孩到了18岁就要离开家去另一个地方,人们过年过节是去教堂度过的,那么血缘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没什么好看重的了。这样的话我们就意识到传统的虚假性,归根到底不过是感性的一种传承。
现代的我们被分裂成一个个原子般的个体,每个人单靠自己大多数情况下就能够很好的生活。空间对我们已经不再构成阻碍,高铁飞机、手机电脑让我们的交流不再受阻,朋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生活的主要方面。而朋友之间AA的常态意味着相互尊重和相互独立,也就是我想说再见就再见,你不用支配我,我也不会支配你。这样一种对抗性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自由,却缺少了心灵上的慰藉。
人是需要获得慰藉的,从人与人的关系中获得满足感。可是大多数人和人的关系已经很遥远了,信任是一种奢侈品。和你同学去玩,和你舅舅去玩,这两者的可信度就完全是两个层级。尤其是在年纪尚小的时候,亲情的存在最为重要。长辈的好也许不是那么恰当,会让人不是那么舒适,但是却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亲情就是在这样一种矛盾的情况下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