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周周末我都没有更新文章,对我来说,工作日什么事都会按部就班,而周末就会放纵自我。所以周末的更新更困难一些。
为了更新,我认为程序化的生活更好一些。所谓程序化,就是每天做什么都有计划,就像上学的时候每节课都被安排的好好的一样。
关于程序化,最近开始践行两件事,一是定期购买食材;二是固定自己的服装。
一、定期购买食材
之前我购买食材的时候,是随意的。下班后去菜市场逛逛,随便买两样菜,就能对付一顿。一般都是一个人吃饭,做起来很简单,食材也用不了多少。
但是因为每天要带饭,一般都会在前一天准备好。考虑到带饭,前一晚的晚饭就会多做点,而且青菜要当天吃完,荤菜和根茎类的第二天带上。
为了方便带饭,不用每天忙碌,曾经我试过把蔬菜焯水冷冻加煎鸡蛋,当作一顿午餐,但是没有肉和油水,营养还是不够。
现在我采用的办法是,周末的时候多做纯荤菜,比如焖排骨、卤牛肉和鸡腿、红烧肉等,或者做咖喱饭,做够五天的量,然后装入饭盒冷冻起来。
因为每天晚上做饭,都有蔬菜,就会留一部分,加上周末做的肉菜,就是一顿午饭。
周三的时候会再去买一次蔬菜,因为蔬菜的保存时间比较短,尽量两三天吃完比较好。这就需要一周内补充一次。
家里其他的食材,比如米面油,不需要经常补充,可以根据用量,快要用完了再买。
为了保证营养,我会每天吃坚果。我很少自己买混合坚果,因为价格比较贵,而且里面坚果少,果仁多,不划算。
我会按照坚果的种类,比如红枣、核桃、葡萄干、腰果等,自己买来配,保证营养就可以了,基本是每个月一次。
二、服装的程序化
之前谈到我的服装清单,对全部服装的数量做了统计。
总体如下
毛衣3,内搭2,打底裤厚2,打底裤薄2,裤子2,短裙1,毛线裙1,羽绒服3,大衣3,靴子3。
另外,包3,围巾2。
总的来说,内穿大概3套,外穿的裤子加打底裤4套,上衣外穿6。
这样变化来穿也能组合成好几套了,基本够一周的着装。
一开始我以为这样每天都穿这么几件衣服,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
后来发现,一周三套其实就够了,通过变化外套、鞋子、围巾,整体也能呈现不一样的风格,不会因为服装单一觉得不好意思。
其实在夏天的时候,我就开始尝试用固定的服装搭配。大概用三件白上衣、两条阔腿裤、两件连衣裙,就可以完成一周的服装搭配。
这样一来,以前觉得衣服少的烦恼反而没有了。
一开始这么决定是因为自己对什么衣服都不心动,去服装店看得眼花缭乱却一点也不愿意买。加上之前看了一些关于整理的书,就决定用现有的服装完成每日的穿搭。
整体来说,对夏天的服装搭配还算满意。毕竟每天都不担心自己穿什么,少了很多烦恼。
后来在整理衣服的过程中,还在精简。有的衣服质量太差就直接丢掉,部分送到回收箱了。
对于现存的衣服,还有个最大的问题:虽然现在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每个种类还是有一两件自己不喜欢的衣服。
这类衣服要么重新搭配看看有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办法,咱们只能回收,或者拿回老家应急的时候穿。
关于冬季服装的程序化基本现在就是这么20件左右,跟今年夏天的体验一样,觉得还挺好的。服装精简,烦恼也少了。
看我看来,很多人,尤其是女生,为衣服烦恼,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衣服。
我有个朋友,跟前任在一起的时候,买衣服就会征求对方的意见,有很多碎花的。分手后进去新的恋情,秋季的卫衣陆陆续续买了几件,其他衣服也是,之前不喜欢的碎花全部打包带回老家。
跟现任在一起,买衣服更喜欢简洁款式的,买了很多自己觉得不贵又好看的衣服。可是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衣服设限。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也没有给衣服设定数量。
所以,看到了喜欢的就买,不喜欢了就带回老家给妈妈穿,毕竟买的时候挺贵的,扔了可惜。
如果能早点弄清楚自己的数量限制和风格追求,就会少很多烦恼。
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不同,所以对物品的要求也不同。不过,如果你跟我一样,希望能够精简物品的数量,过更有品质的生活,不妨从限制服装数量开始,用现有的服装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慢慢置换淘汰,从而最终拥有自己满意的衣橱。
程序化最起码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将事务固定化,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每日应对日常家务的主妇尤其能体会到操心一日三餐和一家的服装等事务所消耗的精力。
二是让生活更有品质,在物品上限制数量和流程化,才能更加明白自己的生活重心,自己的追求在哪里。
希望你和我一样,从一日三餐和服装开始程序化,体验这种有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