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千思千愿)
盘古创造了世界,女娲创造了人。那么有了人,世界就繁荣了吗?
法国的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因为有了人,就有了江湖;有了人,就有了是非。
华夏的开幕也一样,它并不像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相反,它伴着黄帝的战鼓,惊天动地的展开。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史记》
我们可以大体推断,在黄帝之前,统治华夏这片土地的应该是“神农氏”。那么“神农氏”又是谁呢?如果神农氏是一个人,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说“神农氏世衰”?
有一种说法认为神农氏就是炎帝。但是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因为《史记》载,黄帝打败了炎帝和蚩尤之后,代替了神农氏。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
如果神农氏就是炎帝,那么为什么不说“代炎帝”,而要说代“神农氏”?司马迁开篇为什么又要写“神农氏弗能征”,不写“炎帝莫能征”呢?可见,神农氏并不是指一个特定的人,而更应该是一个世代相传的首领称呼。因此,在黄帝之前称霸华夏的就是这个“神农氏”的家族或者部落,并且统治了华夏这片土地很久很久。
但是之前的历史已经无可稽考。我们只能从黄帝开始谈起。
黄帝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纷纭的时代,用三国时期比较时髦的话来讲,就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逐鹿最激烈的三个人就是黄帝、炎帝和蚩尤。或许最早的三国演义应该就是黄帝时期。
蚩尤统治的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司马迁说:
“蚩尤最为暴,莫能伐”。——《史记》
可见蚩尤氏的势力已经是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可能类似于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是黄帝并没有像刘备诸葛亮那样联吴抗曹,相反,他的战略是六个字“攘外必先安内”。第一步,黄帝先联合诸侯讨伐作乱的炎帝,这就是“阪泉之战”,大概位于现在河北山西的北部。结果毫无悬念,失去人心的的炎帝大败,归服了黄帝。在实现了内部统一之后,黄帝终于对蚩尤展开了决战。
在神话中的描述是这样的。
据说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都面目狰狞,力大无比,而蚩尤又是其中最凶猛的。它们能征惯战,能以砂石为食,手下的兵将也多勇猛无比。
黄帝一开始交战便处于下风,于是皇帝派出了训练的虎豹熊罴等猛兽,还请来天上的应龙前来助战,经过一番混战,黄帝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蚩尤率众败逃,黄帝带人紧追不舍。
这时候蚩尤施法,放起迷雾,于是大雾滚滚,黄帝的追兵一时间晕头转向,不知所从。这时候,黄帝的谋臣风后发明了一台指南车,车上的小人手臂一直指向南方,在指南车的带领下,黄帝带人走出了迷雾。而此时应龙受天神召唤,回到天庭,蚩尤听说,率领残众开始反攻,他的兄弟能够放出一种可怕的叫声,能让人浑身打颤,力不从心。
黄帝十分担忧,这时候风后献计,蚩尤的人最怕应龙,我们可以仿照应龙的声音做出一些战鼓,这样说不定能吓退敌军。于是黄帝命人制作了几十面大鼓,趁着夜色擂鼓助战,蚩尤的人以为应龙来了,吓得大乱,黄帝乘胜追击,终于彻底打败蚩尤,统一了中原。
当然,这个神话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是不难想到,黄帝和蚩尤的大战还是十分惨烈的。
战争结束后,华夏归于和平,黄帝带领人民发展生产,种植庄稼,训练牲畜和野兽。中原迎来了史载第一次繁荣时期——五帝时期,那么五帝又是谁呢?
最公认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其中颛顼和帝喾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的正妃嫘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青阳,小儿子叫昌意,颛顼就是昌意的儿子,而帝喾则是青阳的孙子,也就是黄帝的重孙。
据《史记》记载,颛顼是一个沉稳而有谋略的人,他最大贡献就是发展农业、制定礼仪。在他的统治下,远方的部落也前来臣服,疆域空前的广大。
而帝喾是一个天生聪慧的人,生下来就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帝喾最大的恩泽是教化万民,推算节气。用现代的话说,在他的统治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都空前提高。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史记》
但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华夏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人们欢呼盛世的时候,又一场巨大的危机到来了。
那么这一场危机是什么?后世的唐尧虞舜又是怎样在这危机中统治这片土地,而又留下了千古明君的美名呢?
请看下集,“尧舜治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千思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