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一个常见的字样,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以上,伴有全身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就要警惕考虑是否患病。它动一发而制全身,从最初出现咳嗽到诊断为结核,这是一个慢性过程,有些人往往不重视,认识不到结核的传染性而造成结核的广泛传播,又或者是经过治疗,但不规律服药造成一定的耐药。或许从某一层面来说,我们不干专科的医务人员、服药的患者人群中一部分人对结核的传播、耐药认识不到位,另一层面,我们对结核的健康教育做的不到位,以至于我们的结核从来达不到消灭。曾听到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管理肺结核患者能做到像消除麻疹那样的力度,有完整的管理机制,我们的结核传染性也会减低甚至会完全得到控制,以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理解,现在在感染科学习,我突然就明白了这句话所说的核心内容。在感染科,见得、听的、治疗的最多的就是结核,不论是肺结核还是肺外结核,它的诊断标准都不同:有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病原学诊断;它的治愈标准也不同,有临床治愈、影像学治愈、生物分子学治愈,这不同的治愈标准又各有不同,又甚至于根本无法达到治愈的标准。
以前在我的概念当中,常常说的结核我通通狭义的理解为肺结核。其实不然,通过系统学习,我认识到除了肺结核,还有肺外结核,顾名思义,我常常在想,这个肺外结核究竟是怎么来的,通过在感染科学习,我明白了一点,至少它也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虽说肺是常见的宿主,但结核杆菌也有调皮的时候,它不想在肺这个宿主上安家,它也想去转转身体其他的器官,这不,它一调皮,就在皮肤上安了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另一个的话题――皮肤结核,我们先看一组图片:
病史简述如下:中年女性患者。2月前因右手腕桡侧面无明显诱因出现肿胀疼痛,在当地治疗后无好转,局部皮肤化脓破溃,就诊于上级医院,经上级医院诊治后皮肤破溃未愈,后转省级医院。在省级医院检查后行局部皮肤清创术后,送病检,做化验,最终诊断皮肤结核,行换药2次后回当地。(上述图片1为省级医院清创治疗1周后;图片2为治疗半月后)
从刚开始就诊到省级医院检查以至诊断明确,到我科就诊,中间历经2月余,患者一直口服抗结核药物,局部皮肤换药治疗。
2月后,患者来我院感染科就诊。入科后,患者皮肤局部有浓脓性样分泌物渗出,行皮肤冲洗液抗酸染色检查及结核杆菌基因检测阳性。(因时间因素,图片未拍下)
入科后,继续抗结核、对症、中医理疗、换药等。入院14天,患者皮肤情况如下:
经过20余天治疗,患者创面部分未愈,未愈皮肤创面处仍有少许脓性样分泌物,部分创面皮肤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行皮肤冲洗液抗酸染色检查阴性。(出院图片如下)
到此,我的病历就简单快速的讲解完毕。该患者皮肤究竟会恢复到何种程度,我经验不足无法预料,究竟得用多久,皮肤才能愈合,也无法肯定,但有一点很明确,该患者除了局部定期换药外还得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一年半时间,还得定期复查结核有无进一步播散。
那么,在这里,留一个问题给自己也给广大的阅读者们,上述讲的这份肺外结核有明确的病原学检查,能够明确诊断,能够精准治疗。那么,其他的肺外结核呢,比如,腰椎结核,它如何精准诊断呢?
学习永远都永无止境,更何况是医学,它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创新之中,愿我们在医学的道路上不厌其烦、孜孜不倦,使我们的知识、技术更加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