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7日下午,我来到了美丽的泸沽湖。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的大山深处,湖面海拔2690米,水域面积58.8平方公里,最深处93米,平均水深40余米,可见度深12米,是我国最清沏的高原深水湖泊之一。湖周群山环抱,巍峨的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逶迤的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沽湖。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翡翠一般点缀在清澈的湖面上。
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泸沽湖优美的自然景观,可谓“目光所及皆图画,步履所至尽仙源”。经过长途跋涉,初到泸沽湖的我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一时竟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然而,泸沽湖最神秘、最让人向往的地方并非它的美景,而是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笔下有一个西梁女儿国,而在泸沽湖畔,也有一个真实存在的由摩梭人建立的“女儿国”,在这里,一直延续着母系社会的风俗和传统。在前来泸沽湖的路上,我听说她们的王妃还健在,便决意此行一定要去拜访这位摩梭人最后的王妃。
第二天上午,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见到了摩梭末代王妃次仁尔玛。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的是,王妃的家并非典雅气派、庭院深深的王府,而是跟其他摩梭人的住所一样普通的小小院落,出现在我眼前的这位身着粗布衣衫、满头灰色短发的瘦小老婆婆,也似乎与“王妃”二字相去甚远。
带着满腹的惊讶,我和王妃开始了一番长谈。王妃谈吐得体,思路清晰,她那因长年抽烟而略带沙哑的嗓音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历史被缓缓揭开,让我重新认识了坐在对面的这位满脸沧桑的老人。
王妃原是汉家女,本名肖淑明,1927年出生于成都,家境优渥。肖淑明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雅安明德女子中学,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被公认为学校的才女、校花。
1943年,泸沽湖地区还处于半原始的状态,摩梭末代土司喇宝臣为了与外界交流方便,便请当时的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帮忙物色一个知书达理、德才兼备的女子为妻。通过选拔,肖淑明脱颖而出。于是,肖淑明嫁给了喇宝臣,在土司衙门里当上了“掌印夫人”,成了“女儿国”的王妃。那一年,她年仅十六岁。在远嫁泸沽湖的路上,十六岁的花季少女肖淑明的心情是悲切的,因为此去路途遥远,不知何年才能回到故乡,与家人再次相见。可她并未消沉,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并积极参与管理摩梭内部的事务和摩梭部族的征战。此外,她还从成都、雅安带来50本小学课本和一台脚踏风琴,在当地发展教育,成效卓著,受到了当地人的爱戴,被誉为“当代王昭君”。
1950年,泸沽湖地区和平解放,六年后宣布废除土司制度。1959年,肖淑明被错误地划为“剥削阶级”而被捕,开始了长达10年的牢狱生活。一直到1987年,才被恢复了名誉。从淑女到王妃,从王妃到囚犯,历经了几十年光阴洗礼的肖淑明走过了艰难坎坷、沉浮起落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也从少女走向中年,从中年走向了老年。如今已是74岁高龄的肖淑明早已将泸沽湖当作自己的故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充满了深深的眷念。于是,她留在了泸沽湖,并将永远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听完王妃的讲述,我不禁对眼前这位老人肃然起敬,为她的勇敢、智慧和坚韧。当我问她对于自己大起大落、饱经风雨的人生有什么感触时,老人平淡地说:“三三不老,人是三节草,不知哪节好。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这辈子算是溶化到泸沽湖的水里头了……”
在离开泸沽湖的路上,我的耳边还不断回响着老人的话:“人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