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一次主动都是对潜力的挖掘!
收到齐同的文章一点都不意外,这是他主动要求写写自己的初三的。但是文笔的流畅惊艳到了我,也符合他所说的“你了学生文笔好着了”。
齐同,一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孩子。正如他所说,七年级,他就是我的学生,也是一个没少给我惹麻烦的学生,最擅长的是闲逛和狡辩。别人都进教室,他除了不愿进教室,哪都愿去,哪怕在厕所多呆一会。他的狡辩总是以“老佘(师),真没有呀!”开始,唯一让人舒服的是他总是笑着和老师说话,也很愿意在充足的证据面前承认错误。正是应了那句“伸手不打笑脸人”。
八年级,他名声大噪,也许是因为班主任年轻,他的狡辩升级为争吵,或者是无理取闹,气哭了班主任。以他为中心的“游击队”队伍日渐庞大,所幸,他见到我总能面带微笑点头问好,我去解决他和老师发生冲突的问题,他表示很愿意听我发落,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
九年级,他再次成为我的亲学生,我不无担心,虽然他已经让我表过忠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掉原来的一些习惯,不得不说很难。他还会时不时的在校园里逗留,别人都在自习,他踩着点进班。我会给他一个眼神,他会不好意思的笑笑。我也会刻意的走他常走的路线,和他偶遇,提醒他进教室。他愿意接受并付诸行动就是进步的开始,我们绝不能奢望一个人一瞬间改变。
他被任命为物理课代表,物理老师多次表扬他,不到自己努力学好物理,还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物理,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也很认真。
数学课上,我经常提问他,正是一次次的提问,唤醒了他学习的欲望(我个人这样认为),给他分配学习成绩好的数学课代表做他的同桌,监督他学习并帮助他解决问题,数学成绩也有所提高。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我会给每个孩子定制目标分,给他定了60分(满分120分),他当即表示:老师,你看不起我,给我定72,保证会完成。另外总成绩,我一定会进到班级前30。自此,我记住了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立下的“军令状”,并时刻提醒他要为此努力。
有了清晰的目标,就付诸行动。经常可以看到他让同桌给他讲题,也能看到他利用课下的时间做题。很少能看见他出现在“游击队”的队伍里。终于有一次模拟考试,他正好达到72分,这也引起了全班的轰动,甚至有孩子专门拿着他的卷子,看看是不是我改错了。正是他的这次完成目标,让很多孩子觉得目标不再是遥不可及,也在班里掀起了努力学好数学的风气。
他把他的进步归功于我,其实,我也很感激他,感激他对我的信任。他的进步来源于他的内驱力,来源于他愿意为目标努力。我只是愿意等待,愿意宽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