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老师聊天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问题:在知识付费市场上,有些课程确实是好课程,面对同样的好课,大家交的学费一样,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很快就去践行所学,出成果,而有些人买了课甚至不会去听,就算听了课也很难去彻底贯彻课程里的内容。
目前,很多人对知识付费的评价是,在线上买了很多课,花了数万元的学费,依然没有得到成长。
而更多人还处在一种疯狂屯课的状态中,内心渴望成长,却在行动上迈不开一步。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了这样一个局面?
我突然想到,在很多励志书籍里会提到的一个道理就是,你要相信自己,永远有选择行动的能力。
这句话对真正可以去行动的人来说,当然意味深长。
但对缺乏行动力的人来说,只是一句空洞乏味的鸡汤而已。
很多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是拖延症、懒癌晚期、不自律。
知乎上每天都有大量指向“如何解决拖延症”、“如何逼自己做到长期自律”这类的问题,并且都会成为热度很高的话题。
把焦点放在解决行动力这个维度上,其实就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
缺乏行动力并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你呈现出的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你的内在系统乏力,于是,支撑不了你向外在世界的探索。
这就是我要提到的:人与人最本质的差距,来自于每个人心理基础的差异。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心理积累水平是不一样的,就好像在大学里修学分一样,很多人在这一块积累的分数甚至是不及格。
为什么每个人的心理基础不一样?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
一个人生命前十几年浸泡在什么样的心理营养土壤中,最终会导致这个人在土壤中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
励志导师说的那句:你要相信自己,永远有做选择的能力。
对一个人格底色灰暗的人来说,这句话是虚假的,他会认为他永远做不了选择,他做不出更好的选择。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真的做不到。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一个人内在系统乏力,就会支撑不了自己向外在世界去探索。
哪怕他知道了所有道理,最后依然选择静立在自己的旧世界中,彷徨而茫然地看着外面世界的瞬息万变。
所以,一群同时毕业、学业表现相当的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实早已经站在了不同的起点上。
他们各自家庭带给他们的心理积累,会在日后他们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时,让他们注定会去选不一样的路、说不一样的话、做出不一样的行动。
几年时间下来,他们会呈现出很大程度的不同。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是自己行动上出了问题,却不知一个人的行为是冰山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更大的潜伏在水下的部分他无从得知,于是不停地在外围打转转,和自己的行为较劲,这是很可悲的。
我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既能高瞻远瞩,也能脚踏实地。
高瞻远瞩是清晰地看到自己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自己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从更高的维度去走自己的路。
脚踏实地是把自己当下的每一个知道都踏踏实实地落地,一步一步走到自己锚定的那个未来。而认清自己,才能脚踏实地。
这种状态的人,一定有一个极稳定的内在系统,内功扎实了,打出去的每一拳都是有力量的。
对于一个在人生头几十年都是灰暗人格底色的人,一个心理基础甚至不及格的人,当他有一天意识到了需要去改变,那该如何去着手呢?
1、不要听自己头脑里自动反应的负面评价和消极预判
你的那些消极预判可能在你的脑子里已经反复盘旋了十几年甚至更久,所以很显然,它们构建了一个牢固的旧世界,让你身处其中。
重复旧结构、旧系统,只会带来一样的结果。
所以,尝试一次做一小点改变。
分享一个小诀窍,每当你遇到困惑或者内耗时问自己:当下我能做什么?
永远把视角调到行动上。久而久之,你会有所改变的。
2、作好不断受挫的长期准备
你的心理积累和人格底色是几十年一点点沉淀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这注定是一个长期修正的过程。所以,当你又一次觉得自己不可救药的时候,你要学会对自己说:“因为我以前为此做得很少,所以现在我只是不熟练而已,总有熟练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