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2021年1月买到的,也是2021年1月出版的。非常新鲜,非常热乎。
作者是《质数的孤独》的作者、意大利的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新冠日记"。
会知道这本书,是看到三明治的创始人李梓新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和保罗为这本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做的采访。
2020年,我在美国也记了几万字的"新冠日记"。这段日子让很多人开始记录。既是因为无聊,也是因为重要。
一、关于突如其来的改变
开篇第一页就说,"我们从未想过要为丢垃圾获得许可。我们从未想过要按照民防部的新闻简报来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我们也从未想过会有人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死去。"
【我们从未想过、我们从未想过】,一串的排比,可能是疫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每天被信息过载的新闻冲击的最大感受。那时候我在美国学会了一个新的单词——Overwhelmed。我熟悉的汉语里因为没有这样的经验,甚至都没有合适的言语来形容这种感受。
那时候,甚至希望一切都是梦,一切都是恶作剧,很快就可以烟消云散。
而保罗记录这些,是为了不忘却。
他引用了杜拉斯的一句话:"和平即将到来。仿佛即将来临的黑夜。仿佛是遗忘的开始。"
保罗说:"战争结束后,所有人都急于遗忘,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疾病面前:痛苦迫使我们面对模糊不清的真相,重新思考我们的优势;它鼓励我们为当下赋予新的意义。然而,一旦痊愈,这些启迪就会烟消云散。"
我的2020年界碑划在7月17日,从上海的隔离酒店"重获自由"后,我的2020经历了两种自由,美国加州的自由,和中国上海的自由。这是彻底打碎两分法价值观的一年,因为再也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再也没有绝对的优劣,再也没有绝对的自由,再也没有绝对的熟悉。VUCA,Complicity和Ambiguity,模糊的复杂,就是亲身走过的这团迷雾。
二、写作与协作
请允许玩一下谐音梗:写作与协作。一个是对内,与自己相处。一个是对外,与他人相处。
保罗说:"我决定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写作。目的是密切注意各种预兆,并找到一种更好方法来思考这一切。有的时候,写作就像船上的锚,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不过,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不想错过流行病正在向我们揭示的关于我们自身的东西。恐惧过后,任何瞬间的念头都会在片刻间消失,这种情况在涉及疾病时经常发生。"
从3月开始,我也开始了为期21天的写作营,开始的时候还以为三个星期很长,可能还没写完已经回到国内。没想到,在美国滞留的时间足够我参加了两个写作营。当斯坦福医院确诊第一例新冠感染的时候,我开始写日记。好几万字。后来给了一个纽约的艺术家,在日本的一个展览里展出。
世界就是这样联结着的,以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
在美联航买到的回国机票,需要在德国转机,美联航也不清楚中国公民转机法兰克福机场是否需要办理过境签,接电话的是正在菲律宾家中工作的菲律宾客服。为了服务美联航,她四年来晚九朝五倒着时差工作。我刷了中国银联的Visa卡的美金,购买美联航的机票,想要回上海。
最后,成功坐上的是大韩航空的飞机。
全球化的协作,是这个不论国籍、一视同仁的病毒给人类上的一课。
三、情绪是人文的,理智是数学的
保罗是一个物理学家,在这本日记里他提到的最多的工具和学科是数学,他说,"流行病首先是数学方面的突发事件,其次才是医疗层面。因为数学并非数字的科学,而是关系的科学:描述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试图忘记那些实体是什么,并且用字母、函数、向量、点和面来将它们抽象化。传染病是对我们关系网的传染。"
"用数学术语来说,我们总是期待一个线性的发展。这种想法过于强烈。事实上,自然本身正是以非线性的方式构成的。它偏爱令人眩晕的或者缓慢的增长方式,指数和对数。自然在本质上就是非线性的。"
我是中文系的,我先生是学数学统计方向的。他擅长建立模型,通过逻辑的网络处理关系。而我在情绪的模糊中。在这次疫情分居两地的半年里,我在他面前崩溃的次数不胜枚举,他,为零。计算有时候是唯一可以抓得到的安全感。面对不确定性,至少还有概率能给人一些数字,聊以慰藉。而恐惧、不安的情绪,连文字都牢笼不住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