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次咨询的时候,蛤蟆对苍鹭发怒了,于是有了他们的最后一次面谈。
面谈中,苍鹭告诉蛤蟆:他真的成长了,上次发怒对他很有意义,因为蛤蟆把对父亲的情感转移到了苍鹭身上,通过像苍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终于能对已故的父亲表达了。
因为情绪得到了真正的理解,而情绪是自我的核心。于是蛤蟆意识到咨询过程中自己经历从依赖到对抗依赖,最终走入独立的状态。
这让我突然想起刚开始自我成长学习的时候样子:遇到问题也总是问自己的老师,想要找到一个答案。
最初还是解了很多惑,比如关于一念之转的反问不知道怎么问的时候,老师的解答让我看清了真相。
慢慢地,我听到的也都是问句了,问感受,问我是怎么想的,问你觉得呢?因为不是面谈,所以对语气更是缺乏把握,很多时候真的很反感,也很暴躁。
更多的时候我会想可能真的是我太弱了,所以需要一直问,所以老师并不想给我正面回答。如果我能自己找到答案,我就不会去咨询了。
于是,有一次,我直截了当的说:XX老师,我不想被问问题。老师笑了,然后她正面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我问得也少了。
记得她在某一次读书会上,无意中她说过,以前对于这些问题她都是不回答的。原来如此啊,所以,我算幸运的吗?不敢说现在的我已经走向了独立,但是这样的体验却是有的。
其实想想,又哪里只是咨询的过程需要经历依赖—对抗依赖—走向独立这3个阶段,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也是一样要经历这3个阶段吗?
依赖。小时候我们什么也做不了,需要依赖父母的照顾,所以凡事也都养成了依赖他们的习惯,遇到事情首先去问他们的意见,遇到困难先把他们推向前面,有不开心也可以找他们发脾气,反正总有人对我负责。
对抗依赖。一般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变得所谓的叛逆,喜欢跟父母对着干,总想着凭什么要听你的?觉得我终于长大了,我可以独立存活了,所以我要我的事情我做主,如遇不顺,轻则争吵,重则伤人伤己。
走向独立。这是最难的阶段,这时候需要能对自己负责,不再归因于父母,归因于过去。这需要经历伤痛,所以有些人宁愿在依赖和对抗依赖的中循环往复。
不过蛤蟆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走向独立最重要的去行动起来,感觉不太好的时候去接受咨询,感觉好一点的时候去见朋友们,感觉好起来的时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走向独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3个阶段都要经历,不管现在的你处在哪个阶段,最后的前路都是走向独立。
所以,不必害怕,不必退缩,也不必着急,一切都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