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雨村被启用后,一上任就碰上了棘手的案子。雨村同志该怎么办?雨村同志还能怎么办?
不妨试着帮雨村同志设计几条路线图——
一、将涉案嫌疑人缉拿归案,严格按照当朝法律依程序审理,涉刑事的按刑律判处,连带民事的,依民事判决。
此路通不通?通。只要你办得天衣无缝,任谁来说情勾兑都置之不理,谁能奈何你!
但是,这样下来,薛氏家族从此断了血脉,在朋友圈里颜面扫地,能不把你雨村恨得咬牙切齿!薛姨妈的兄长王子腾,一个大军区的首长,以及他的家族,还能在朋友圈里怎么混?王家的姑爷贾政,以及他的宁荣二府,颜面何存?贾政会怎么想?当初,你贾雨村为了混入组织,凭借是甥女黛玉的老师,到我府上来问祖觅宗,自认家门。如今当官了哈,竟然六亲不认!一个忘恩负义的东西!贾政官职不大,工部员外郎,不知达到了副部级没有。可他是“八公”家族之一的当家人,其大女儿还是当朝皇上正宠着的皇妃呢。“四王八公”之间是“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他们中任何一人想要收拾你贾雨村,还愁寻不到门路?离开宁荣府的庇护,你分分钟就会出局,甚至人头不保。
饱读经书的雨村,自己值多少斤两,还掂量不出来?
二、像前任一样,置之不理,悬而不决。冯渊已死,其家族里并无名人能人,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相信下一任的智慧。
三、正是雨村与昔日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如今衙门里的小吏,通过反复推演,利弊权衡后,作出的艰难决策——和稀泥。
其实,雨村的稀泥,和得还是满有趣的。人贩子,喀嚓,死有余辜,大快人心。薛蟠呢,也该处决的,只是由于冯渊的冤魂不服气,满世界里追杀索命,而且居然成功。既然薛蟠已死,衙门就不再追究了。当然,不知雨村同志是否真的这样撰写的档案材料,反正上级信了,原告也信了。至于原告是否真心信也不信,无足重轻,因为雨村还有后手,即民事赔偿。曹公没有记录具体赔了多少银子,但小沙弥曾向雨村建了议的,判薛家一千两银子也行,五百两也行,作为皇商的薛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就如同朴素的乡民地里种的瓜果一样,送你一袋两袋,是不会十分心疼的。为了这事,笔者曾经很认真地考证过,曹公为何不把赔偿的银子数量写具体。考证来,考证去,总也没整明白。不过,在此过程中,总算琢磨到了一点眉目,曹公的故事是写给聪明人看的,多少两银子重要吗?只要能刚好封住原告的嘴,事情不就结了。
四、把告状的冯氏家族成员缉拿归案,定他个寻杏姿势罪,等到受些皮肉苦后,写一份保证书,永不上告,永不翻案。
老爷我摆不平这个案子,还摆不平你几个闹事的人!
也许还有更多更好的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哈。
现在该说说为什么幸好遇到了贾雨村。从上面设计的几条路线图来看,对被告最有利的是哪一条?当然是第一条。问题是,哪一个当官的会赌上自己的仕途甚至身家性命,去跟这四王八公结梁子呢?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
退而求其次,雨村的“和稀泥”是不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告的权益?将人贩子正了法,把凶手薛蟠也在档案材料中写“死”了——处不死你,我还写不死你!冯氏家族也算是赢了官司的,脸上也有了光,还得了银子若干。人死不能复生,况且,这些原告们也并非冯渊至亲——父母早亡,上无兄姊,下无弟妹——就奔着银子去的。
雨村也好向贾府交差了:薛蟠弟弟的事情,不才已帮他了结。大家伙把心都放进肚子里去吧。
是不是很完美?是双赢还是赢了多少次?呵呵呵。
其实,薛蟠自打死人后,带着一家老小悠哉游哉上京都玩儿去了。打死一个人,原本跟玩儿似的。
魔幻不?
倘若朝廷命官想要秉公执法,也不能?(未完待续)
【下节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