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在已沦陷的上海生活,贫与病又找上门来的经历,感觉就是:
一:杨绛先生的文字真的是平实到没有一点张扬啊!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言语,就好像是岁月缓缓流淌的歌曲,其中渗透了无尽的智慧和爱意。在战争纷扰的年代,作为战争的直接影响者,杨绛先生还仍然能保持这么平实朴素的文字,仿佛还居住在巴黎的寓所中那般美好,丝毫没有一点沮丧、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在里面,这份涵养着实让人敬佩!
二: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常把日常中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因为他们觉得忧患孕育智慧,其实我还不太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应该是说自己人生中经历过的事情,无论好坏都有它自己的道理在其中,我们要好好的思考,从中总结经验,好好的张张自己的智慧。因而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对自己经历过的种种事情均有自己的讲究,然后再进行种种探索,将所见所闻剖析琢磨,从而“读通”许多人、许多事,增长自己的学问。
三:钱钟书先生引用桐城先生的话语“子弟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无识妄人”,真的好有道理啊,钱钟书先生自己就是“狂妄派”的代表人物,想当年钱先生十多二十岁时多“狂”啊,刚入清华不久就敢说“清华没有一个可以当我老师的人”,但是后面便没在发出过这种“狂妄之言”了。
四:杨绛先生里面写的“我们是文化人,爱自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文字虽然依旧很平淡朴素,但是里面的决心,里面蕴含着的力量着实巨大,感染力十足,我也想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