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认知中,育儿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亲子关系。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可能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就是:孩子必须要听长辈的话,唯父母的命是从。所以,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能有任何的反抗,只能默默忍受父母坏情绪带来的“狂风暴雨”。
我的妈妈是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的人,她知道自己的性子急,也承认自己心里有想骂人的话一定要说出来,如果你跟她讨论情绪管理这个话题,她大多会回复你一句“那憋着多难受,怎么受得了哦!”妈妈生气的时候很可怕,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过分的行为,我小的时候没少挨打,长大后她觉得不应该打我了,她就会打自己,用“自残”的行为来威胁我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可怕,对不对?但我要说,她依旧是一位很好的妈妈。我不否认曾经恨过她,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恨。所有的恨都被埋在平静的表面下。我为什么没有走极端,我不止一次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原因有三:
第一,我上大学后就离开家,在学校里我没有了妈妈严厉的管束,直到毕业。当然这段时间暑假、寒假,我依旧是会和妈妈冷战,我没回家两天就必定会被我妈骂。但想着开学就能回到学校,我就又会好受一点。
第二,我小的时候,妈妈打完我,总是会哭,觉得后悔,然后安慰我。毕竟母女连心,我痛,她更痛,她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说实话,事后道歉这件事,至少在亲子关系中还是适用的,孩子接收到父母真诚的歉意,内心又会平静很多。
第三,我寻求了心理帮助。我去见心理医生,我妈是知道的,但她大概并不清楚我为什么找心理医生。那段时间我真得是被感情伤到了,很难过,每天什么事都不想干,只想睡觉、发呆。我求助了闺蜜,因为她的妈妈是心理学教授。阿姨给我介绍了一个心理咨询师,于是我每周都会去找心理咨询师。奇怪的是,我明明是受感情困扰,我咨询的第一个问题却是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实,我只去了三次心理咨询室,后来就没去了,三次都是围绕着我和妈妈的母女关系展开。心理咨询师让我给妈妈写一封信,让我读给她听,我写了,但没有读。但是我在心理咨询的时候读了,才刚开头,就已经泣不成声。
三次的心理咨询之后,我开始喜欢上心理学,开始自我疗愈。最初有效的表现是,我可以和妈妈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满3天以上不冷战。
但我知道,我和妈妈的矛盾始终存在,她那种“认准了自己有道理,觉得是为你好,就绝不让步”的行为,真的让人无法忍受。这种行为甚至经常出现在我坐月子期间。我不希望做的事情,她强迫我做,这种时候我就会有一种绝望。幸亏我有一个疼我的婆婆,有时候会帮我说两句,但也总是被妈妈呛得无话可说。
我从来没想过要坐下来跟妈妈好好谈谈她的情绪问题,因为她分明知道自己的急性子,她都说了,改不了。而且妈妈很讨厌被人“教育”。这始终是我的心结。我没有办法改变她,只能改变我自己。
我用感恩的心去回忆妈妈对我的付出,她是全身心地付出。虽然她脾气差,但对我好也是真好,用了她所有,让我进城读书。我以前总觉得她好面子,包括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她甚至连随意拍张照都要关注周边的环境,关注自己的状态和着装,如果有一点乱就觉得很没面子。但话又说回来,她又有什么错呢?只是有的人关注外表,讲究一些没什么不好。
妈妈特别勤劳,总是想着能帮我们做一点就做一点。我生了孩子后,她二话不说就来帮我带孩子。她常常跟我倒苦水,说自己以前有多苦,生了孩子没人帮忙养,所以一看到我生孩子,第一个念头就是帮我带。而我也的确是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帮助,才能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可以借力。
所以我承认,其实我是幸福的。我是一个被“宠”大的孩子,这并不是一种麻痹思想,而是我打心底里这么想。虽然,妈妈因为没有学过相关育儿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一味以她的方式来爱我,但我绝对不能否认这份爱。这份爱很无私,她真的为我倾其所有。给了我她能给的一切。
所以,当我想明白这些以后,我才有可能去真正做好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如果心中有心结,即便想800遍,当真正要做的时候还是会大打折扣。我也曾挣扎过。当我们真正接纳了自己,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之后,再来说自己现在的家庭。不要让那些印记,潜移默化影响到现在的家庭。
父母是我们的福田,现在我们长大了,总该做些什么来回报他们。这时,我才发现他们真的“不求回报”,只是偶尔的唠叨,偶尔的“抱怨”,那么就让他们唠叨吧,抱怨吧,他们也是需要心理调节的,或许对他们而言,这种唠叨和抱怨,比什么心理医生强上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