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买票到现场观看《拙见》,近距离感受这些有思想的人,确实收获颇丰。这次的主题是“心安之处”。节目邀请了四位”大咖“:一个身残志坚的盲人蔡聪;一个“不务正业”的旅行者李松涛;一个有着“李银河第二”的性学专家裴谕新;一个刑辩律师李桐样;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为我们演绎了心安之处,满满的正能量。
这里不一一讲述他们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都用自己一种独特的方式找到了心安之处,实现了人生价值,重新塑造了内心深处的灵魂。仅对蔡聪的演讲主题:“心安不是生命的避风港而是启航的地方”作一下分享。
2016年最后一期《奇葩大会》,来了一个看起来有点特殊的年轻人。人们就是从这个时侯开始了解蔡聪的。他“语出惊人”地讲道:这个世 界上不该有“残疾人”,残疾只是我们的一个特点。这句话让他的生命有了一种平常人不曾有过的高度。是啊,残疾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不是他们全部的标签。他们只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他们看到的、这个不同的、五彩纷呈的世界。
蔡聪10岁的时候,因为药物性的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在短时间内,蔡聪的视力下降至0.02。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和家人踏上了寻医问药的路,甚至去过四川深山寻访能人异士。可是,一直治不好。这些事发生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是巨大的打击,蔡聪也不例外。但更让蔡聪沮丧的是周围环境的声音:真是太可惜了;这辈子完了……那种惋惜的眼光,叹息的语气,让他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当中:我这辈子真的完了?
站在舞台中央、站在四台摄影机前的蔡聪,着实让人有些意外,他自信,爱笑,思维敏捷,表达流畅,侃侃而谈,时不时还穿插着幽默。他多次重复:对于残障人士,真正让他们的生活遇到很多问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限制,更多的是社会物理环境的障碍,以及公众脑海里对他们传统的刻板的负面认知。
并不是蔡聪顶着“残疾人”的标签,到处宣扬身上满满的正能量,而是他真的找到了心安之处,如今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你都这样了,还能那样,真了不起。可是在这之前呢?他考虑的是:面对眼前的现实,不接收,又能怎样呢?他从长春大学的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他摆地摊,写小说,做广播、做培训、创办《有人》杂志……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都一样,什么都能干。在2006年他联合其他6位残障人士创办了关注残障人士的公益机构”一加一”。
蔡聪无论走到哪里,都鼓励像他一样有着残疾的人:你和别人一样,只是换一种方式去生活而已。
盲人的世界到底是一片黑色,还是连黑色也不存在?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想像和体会,但是,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蔡聪用身体力行的探索告诉我们,心灵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超越视觉的局限。
最后,我想用蔡聪的一句来结束这篇随笔:面对现实生活,你无需报怨,唯一能做的是找到自己,选择然后负责,心安不是生命的避风港,而是启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