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每年需要与不同的任课老师合作,有时候遇到的任课老师很负责,课堂效率杠杠滴,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度也比较高,这样的任课老师基本能够独当一面,不需要我太操心。
但有时就没有那么幸运,有的老师与学生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学成绩不理想,而且去巡查课堂时你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散漫,纪律不理想,课堂效率更是难以保证。
由此可见,任课教师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亲其师,信其教”,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那么,教师具体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教师需深入钻研教材并充分了解学生
现在科技日益发达,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比较快,教师在准备上课之前,一定要丢掉脑袋中的”经验“二字,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新教材与老版教材变更的部分,要多加留意。同时,要充分解读课标内容,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避免自己教学内容出现偏差。
在研究教材和课标的同时,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可行的教学方法。
现在基本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个教师专门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学,也就意味着一个教师需要教若干个班的学生。这便要求教师耗费更多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一门学科知识,教师传授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的几十分钟,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吸取知识的效率。
通常而言,优质的课堂在时间安排上理应张弛有度。教师讲授时长占一半到四分之三,其余时间则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在课堂把控上,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眼观四方,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尽收眼底,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出面制止;在习题设计上,教师需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题,通过巧妙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真正激发其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需注意,一节课内,教师切忌满堂灌,亦不可出现台上讲不停、台下玩不停这种师生脱节的状况。尤其有的教师尽管知识丰富,但他不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去制止课堂捣乱的学生,这样只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上课的意愿会大幅度下降。
教师需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学生唯有喜爱一位老师,才会愉悦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甚至会觉得认真听讲是表达敬重与喜爱的唯一方式,如此一来,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升。
而教师欲吸引学生,必然仰仗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
教师在课余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多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等,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更新迅速,教师可借助网络、书籍等媒介,不断拓宽知识面,调整教学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摆脱枯燥之境,提升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牢牢把握课前备课、课中组织课堂,还需要注重课后辅导这一环节
课后辅导能让教师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知晓学生在课堂上未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巩固,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教师亦能发觉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难度,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课堂上依托教学内容展开互动之外,课后还需要不时进行或随意或有目的的思想交流。教师往往能通过这些聊天,更详细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并能及时给予帮助和思想指点,甚至还能因此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这种课后辅导和思想交流能极大地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更加信任教师,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唯有持续提升课堂效果,方可赢得家长与学生的信任,进而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